第389章 召见杨素等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眼战魂 叛逆契约兽 特种兵:原来班长才是真大佬? 致异世界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纪承洲桑浅 祖龙秘藏 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他叫谋士? 东京:对我心怀不轨 楠雄·揍敌客的灾难

如今不同了,陈致远贵为首辅,又抛来了橄榄枝,梅文宣自然也清楚,天子需要的是他们精诚团结。 杨岚清、齐文渊两人铁定是作为内阁来培养的,工部、交通部两部的尚书天官摆明了也是给他们留着的。 在两人自己看来,他们暗暗较劲的对象还在地方,他们早一步入了朝中,未来的路看似也抢先了一步。 叶连之当初在他们同科中是天子最看好的,两人心中多有不甘,这些年也在与他比较。 在领了新差事的第二天,齐文渊以交通部左侍郎的名义出京巡视漕运,看来应该是得到了点拨。 杨岚清坐镇洛都,继续完成皇家书院的督造,随着年关的靠近,洛都城也开始热闹起来。 扶桑、百济、辽州等地安稳,杨素等人也被杨凌召回了洛都。 杨素此人能力不差,在扶桑做的也不错,作为杨凌称帝后封的第一个爵位,在朝臣们看来,杨素若是在朝中,必然是首辅。 召杨素等人回京其实杨凌是有目的的,百济、扶桑在历代皇朝中都是附属,趁着太祖立国时自立,又多次挫败了先帝的征讨。 若不是杨凌的强势崛起,只怕到大烈灭亡,他们也不会归附。 这些地方不同中原,他们总归会想着赶走大烈人,杨凌召他们回来。 一来是当面问问当地的情况。 二来则是有新的部署,两个地方都是面临大海,而不论是南下海洋还是东出大海,都是朝廷未来的决策。 杨素回京后,与伍家兄弟一起觐见,雄阔海则是留在了百济镇守。 “臣杨素,伍云召,伍天锡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齐齐跪地,显得有些激动,这还是在杨凌称帝后,三人第一次来洛都。 “都起来吧,洛都的府邸住的可还习惯。” 边关重臣在洛都都有宅院,这也是历代皇帝为控制边关重臣的一种手段,杨凌虽然自信,但有些必要的手段还是要有的。 “臣谢陛下恩典,府中一切安排得甚也妥当。” “扶桑四岛拿下后,扶桑皇族可有异心?”杨凌问道。 扶桑皇族传承久远,有传言是先秦始祖的特使,因先秦暴毙在扶桑自立为帝。 更是被扶桑人尊为神皇,一直以来都是神皇统治。 “回陛下,如今扶桑的明奎神皇已经被臣所控制,扶桑国内偶有反叛,都被臣所镇压。” 杨素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极为凶残,在扶桑实施的是连坐制,这种连坐制不仅仅针对十族,一人反叛,整个村子都会被屠杀。 光是今年一年,被杨素以各种理由诛杀的扶桑人不下百万。 要知道整个扶桑的人口不过千万,百万人口被屠杀,光是人头铸成的城墙都高达数丈。 杨素也因此被扶桑人称为恶魔,止小儿夜啼。 “嗯,银矿不必运来洛都,在扶桑直接炼制成官银后,再由汉江运回来。” “臣领旨。” “在扶桑的水师还要继续增加战船,最好是制造一些新的战船来,足以远洋的战船,需要什么都可以对朕提,朕一概满足。” “陛下,扶桑海港众多,听闻李大人在唐州修建造船厂,臣想去唐州看看,顺便从海上返回扶桑。”杨素说道。 杨凌点点头,回道:“你的想法不错,年关过后,你去唐州吧,但扶桑不能出事。” “臣记下了!” “伍云召,百济地贫,粮食不足的事朕已经知晓,江南的粮食会运往百济的。” “臣谢陛下!” 百济弹丸之地,又是地处东北,冬天远比中原长一些,困扰他们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便是粮食。 伍云召的天战军也成了三支杨凌亲军中唯一一支还没能突破十万的军队。 “百济人狡猾,你提出的以夷制夷的想法不错,用他们自己人来制造与本地人的矛盾,不过还是要加大通婚的力度,让他们早日融合。” “陛下,我们是否要在扶桑也适时通婚?” “扶桑通婚的事暂缓,他们这个民族野心太大,朕只有一个要求,杀,杀到他们心寒,生不出抗拒之心。” 百济扶桑的区别对待,让杨素一度怀疑扶桑人哪里惹到了杨凌,不过天子的态度明确,他要的只是执行就好。 “辽州人口问题,朕会想办法从青州、冀州等地迁徙一部分人过去,另外在过完年,新的辽州巡抚也会上任,这点你们不用担心。” “臣谢陛下!” 辽州的问题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过,杨岚清曾担任过辽州巡抚,在任上做过不少实事,开辟了不下万亩的良田。 最终困扰的还是人口不足,生产力跟不上,导致很多良田来不及种。 杨岚清提出以冀州、青州的人来充实辽州,并且许以高利,让他们安心去辽州。 将朝廷的流放地也从黔州南边改到辽州,以此让辽州发展。 总体来说杨岚清的提议是不错的,冀州、青州都是人口大州,韩征此人擅长内政,将冀州治理的也不错。 伍天锡此来洛都,最关心的还是辽州巡抚什么时候到任,杨岚清走后,都是他在兼任,有些力不从心。 朝廷缺人才,尤其是这种巡抚级的大才,很多州府的巡抚都有所空缺。看書菈 比如韩征,他一人兼任了青、冀、燕三州的巡抚,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巡抚的位置很重,三州巡抚世所罕见,若真有异心,对朝廷来说又是一场浩劫。 奈何朝廷用人捉襟见肘,韩征此人不通军事,这才让杨凌放心使用。 不过这也会有问题,毕竟人力有时穷,韩征年过六旬,精力还是有限的,不止一次上奏折,让朝廷尽快安排人过去。 甚至到后来,韩征已经在开始告病,杨凌也不得不安抚,答应他年后一定解决。 陈雪卿等人还需要成长,世家大族的人杨凌用的一直很谨慎,能不用则不用,如今却也到了不得不用的时候。 三人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杨凌在英华殿设宴招待了他们。 随着洛都中的鞭炮声响起,新春到来,这也是杨凌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关。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24/19456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24/19456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