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喜欢 (1)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人生巅峰,从救下区长女儿开始! 快穿:快跑,女帝来了! 禅莫 这款密教模拟器真的有问题 这就是中锋 末世来临,我跟着主角混! 天灾末世:手握随身公寓,囤千亿物资 快穿:病娇反派哥哥好危险 超神:文明崛起 我和老婆是情敌
当陈好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张型应该已经到了有一段时间。
她本想过去后先和他打声招呼,却看见他正在用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在敲写着什么,完全是一副对周围充耳不闻的感觉。
于是,她想还是先不要打搅他了,不过在入座时的响动还是干扰了他,于是,他有点慌张的抬起了头对她说了声:“…来了?”“嗯,忙呢?”陈好也随口的回复道,其实也就只是一句客套话,但却仿佛引起了张型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正在“干什么”的戒心,便不自觉的用手合盖上了那电脑的屏幕,而那种想掩饰的难堪也浮上了他的脸。
“噢,我正给现在“当家教”的那个孩子准备月考前的突击考卷呢。”他主动解释的口气中带着几分心虚,虽然未必是“谎话”,但是他的行迹显示了那应该绝对不是“正确答案”。
“哦,你忙你的吧,别管我。”陈好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如字面上的,她不希望会妨碍到他——不管他到底真正的是在做什么,并把视线赶紧转到了自己的桌面。
然后,又假装刚想起了需要个空位来安放自己的包,再起了身,又空了一格才坐下了,并把手包隔在了两人的中间。
不过,也许是自己“表达”的力度还不够,又可能是他暂时已没有了的“再进行下去”的心态。
张型并没有再展开他的笔记本电脑继续着他的工作,而是侧过身来也开始了“没话找话”的客套:“这两天你店里情况怎么样?挺好的吧?”“嗯,还行吧,现在总算能基本打平了…”陈好也只有反过来去“应付”他,于是两个人便只能进行起这种“毫无意义”的聊天。
好在很快的,上课的铃声响起了,也结束了他们那短暂又尴尬的交谈。
随着所有人的目光又聚向了教室的门口,讲师“尹轶”又再次的踩着他有力量的步履出现。
他再次的先在讲台的一角摆好了他那个用以提醒他“下课时间”的精美的、金属质地的红色闹钟,再次的神情睥睨的扫视起每个人的脸。
然后他再次的露出了那种自信且有些玩味的笑,在确认了他已牵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后说道:“今天我们的课程是——喜欢。”
“喜欢是“吸引”的重复”,他说,“是“接受”的进阶。”
“是人对“内里”的“倒映和冲动””他又说,“是超于我们“清醒之外”的依恋。”
“我要请你们注意的是,刚刚我说的可并不是对于它是何种“感受”的形容…”他再说道,“而是对于如何去达成“让别人喜欢我们”这一结果的、“所需要素”的总结。”
“下面,再请你们一边的去回想之前我们在《接受》和《吸引》这两个章节中所学到的知识…”他接着说道,“然后再一边来学习如何去实现摆脱人们“理智”的逾越。”
于是,他先回溯了那些促使达成别人“接受自己”和“被自己所吸引”这两个“目的”时所曾教授的概念和策略。
于是,同样的,他把“喜欢”这个原本词性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概念,再做了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的词解。
于是,既然“它”变为了明确的、可量化评定的“行为的结果”,那么也就自然的有了可引动它的、使之逐一实现的方案。
于是,无论是动心、思慕、热衷、眷恋这些曾经模糊的心绪便全都成为了可以制造和可操作的…还有控制…,通过“行为影响”、“心理暗示”以及去“导引其它的隐藏在他人心底的欲求或贪念”。
这节课对于陈好的“现在的状况”简直就如同及时的“春雨”一般。
她立即的便想到了——不须“尹轶”来扩展她的联想,既然“它”都可以让人们去“无端的喜欢另一个人”,那么借用“它”让那些顾客来喜欢自己所卖的“货品”当然更不困难。
“尹轶”在其间所讲的每一个“概念和例子”她都觉得有用,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尤其不乏可以直接生搬照抄、立时套用的,比如“该怎样做就能让“人”感到自己所提供的都是美好、珍贵、和不容错过的…”,“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为自己的付出不以为意、心甘情愿…”。
所以当晚,“尹轶”说了什么,陈好便记下了什么,手中的笔几乎一刻不曾停歇。
直到临下课前的大约最后十分钟,她才有了稍微可以喘口气的机会,她发现一般在这时候“尹轶”总会讲些不紧要的知识,大约是让他们在此刻放松一下,或在“主要的重点”已经教完后再做一些填补课时的“闲谈”。
此时,他先结合了之前的内容向大家征询着“哪些是为“人们”所最喜欢的“品质”?”然后再给出了“它们”在“真实世界里”的真正意思和答案。
而此刻,他选择“释解”的正是“真诚”,“真诚”——这个词汇确实天天、每每的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和“口中”,确实天天、每每的作为着“标榜自己”和“要求别人”的品格出现。
尹轶说道:“在相关的心理学统计中,在关于“人们”最“希望他人来对待自己”的品质里,“真诚”这一选项的排名总是会“遥遥领先”。”
“这是真的,也是假的…。”““真”的原因是——有了“真诚”前缀的加持,那些“其它的美德”无疑会大大的增色。”“而“假”的是——“真诚”,这个看起来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并不需要你有什么“资本”的特质,在现实生活中却绝不能只按照它在“字面上的意思”来做理解。”
“我想对你们说:如果你并不具备迷人的美丽、并不拥有过人的才干,那就尽量的去做一个对人“诚实、真切”的人吧,因为在“理论上”这是每个人都可达成的、最简单的良益…,因为在我们“从来”的教诲里,“真挚和坦诚”也都从来是不逊色于“其它”的优点。”
“…但是,我不能,哪怕是承担着被批评为“三观不正”的风险也不能,我要以真正的“真诚”告诉你们,需谨慎呀…,谨慎的去行使你们的“真诚”,因为“没有技巧的真诚”在现实里简直无异于是一种“自取其错”的缺陷。”
尹轶继续说:“真、善、美这三者在人类既往的历史里,地位从不并列。”
““真”其实往往是被排在最后的,最不重要的,无论是在人们心里“真正的取舍”又或是以社会上“真正的评价”而言。”
“因为大体上,“善与美”都有直观和明确的、“好的收益与奖励”,哪怕是造假的“善、美”也是,至少人们在谈论它们时由于它们往往属于着“额外的增项”,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也更容易去获得宽容和谅解。”
“而“真”则不是…。“真”在人们心中预设的前提就是“本来的、应当的”,你“既然承诺了”便是“我应该有的”,但凡标榜为“真”的人、物、事大多并不会因此而得到什么“褒奖与赞赏”,反而只会去面临到更严苛的“审视与检验”。”
尹轶再说道:“尤其是求“真”,说真话,做真事——如实的告知别人真正的想法和真相,在现今中往往意味着“对抗和代价”…,一些默契和利益的打破…,“较真!”、“这个人真“真实”,貌似在现在的“流行语”中已经被归为在了“贬义”里,一种干扰着亲睦、圆融的不和谐。”。
“我也不需要举太多的例子,你们的身边一定就有,一些你们认为“虚伪的人”甚至是骗子,哪怕只拥有了假的善与美中的一项,甚至只因为擅于“做假”,就可以在这世界上“如鱼得水”、过得很好,并没有看见“他们”会遭到什么报应或惩戒。”
“而“真”的,也许比如就是“你们自己”,却反而籍籍无闻,劳多得少,反而为“周围”所排斥和拒绝。”
“这不该是你们所遭受的结果,但是也不能说是哪里错了,因为“结果”是客观的,和你们动机甚至行为的“好坏”并没有关系,而只是取决于在收获它的过程中你们的操作和处理“是否正确”。
“尤其要请大家所记得的是——真诚,也包括几乎所有关于“一个人优缺点的评价”在“现实中”都是属于“他评的”——也就是你们“自己觉得”和“自己执守”并不够,要“别人以为”才可以,只有、只能是“别人”才拥有着对你是否拥有着“真诚”这一“品德”的裁衡权。”
尹轶又说:“你们看…现在我们又回到了那熟悉的语句——“别人的主观裁衡”…,也即你们的“所作所为”的“好、坏、优、劣”的评价相较于“自己所实际的具备着”,更取决于“他人”是否感到了信服和欣悦。”
“你觉得所做的“是好是坏”可能意义并不大,而是在于“对方”能否会认同这点。”
“同样,如果“达成讨人“喜欢”这一目的的前提是——“一切美好的如对方的心意”的话,因为“真实”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求真”多半会难以如愿。
“但是“假的”反而有时却可以…”尹轶最后说,然后又像是想从大家的脸上找到些什么,““假的”有时却可以,因为它“不存在”却反而拥有了“随愿完满”的可能性,从心所欲、揉扁搓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729/178380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729/178380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