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去沈阳探亲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成为摄政王白月光又怎样 我才两岁,逆袭系统什么鬼? 上交时空裂缝,我一心报效祖国 妖女心经 灵妖猫传 从山贼开始 知否之袁家庶子 订婚被诬陷后,女总裁爱上了我 先离后爱,前妻在恋综市场杀疯了 清穿空间:生一百个阿哥吓死康熙
第二天是星期天,早上起来中云照例带着大黄跑上山,山上很冷,除了松树,其他树种都是光秃秃的,偶尔挂着的几片叶子也都是枯黄色。
中云调动金属性能量于手掌,高高跳起向树梢挥砍,只见细树枝和枯叶齐刷刷地被切了下来。
中云心想,这就像金属打造的刀剑一样啊。
中云又运功于指,在五尺范围内指向树干,结果,树干上留下了一个圆洞,深度有一厘米。
中云用意念调整能量束,使其变细,再一次指向树干,这次的洞直径很小,但是,有3厘米深。
经过昨天晚上的修炼,能量外放的距离增加到了十尺以上。
中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武功的高级境界呀。
中云想找一只动物试试,冬天的山里动物都躲起来了,看看大黄,大黄好像明白了什么,呜的一声撒腿就向山下跑。中云无奈,跟着就跑下了山。
大黄犹如利箭,两耳后背,风一样跑回院子,钻进狗窝就不出来了。
中云跑回来没理它,进屋洗漱,跟大家一起吃早饭。
早饭后,爸爸在桌子上写信,中云看到爸爸写的是朝鲜语,就知道是写给延边的二伯父的。
二伯父和三姑、四姑现在还在延边老家种地,二伯母体弱多病,妈妈时常会给二伯父和三姑寄钱寄物帮助他们。
中云看不懂朝鲜语,突然想到,应该学习朝鲜语,于是等爸爸写完信,就要求爸爸教他。
爸爸在一张纸的上半部分写下了朝鲜语的元音,在下半部写下了辅音。
又指着元音和辅音教中云发音,中云在这些字母的下面标上汉语拼音或俄语字母最相近的发音。
爸爸又把元音和辅音的拼音规则讲了一遍,就让他自己研究去了。
一共44个字母,中云很快就背熟了,又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去找爸爸要求讲更多的内容。
爸爸说:“你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讲朝鲜语,学习是有基础的,现在重要的是朝鲜语——汉语对照单词量,还有朝鲜语语法。寒假回沈阳,到书店买一本学习朝鲜语的书,回来自学就行了。”
中云点头说:“知道了。”
......
现在学校还在放寒假,3月1日才开学呢。
中云想上山去砍柴禾,妈妈说:“今年不用你砍柴了,我去镇上花30元钱能买回来一大车劈柴柈子,够用一年了。”
妈妈说:“你们的假期还有挺长时间呢,我们回沈阳一趟吧,去看看你二姨她们,春节后再回来。”
妹妹马上举手说:“我呢?”
妈妈说:“你也一起去。”
商量好了周一就走,大家就休息了。
去沈阳的火车路过英额门的时间是中午,周一上午妈妈拿出一个旅行包,装了一些蘑菇,粘豆包等山货和当地特产,还有他们的换洗衣物。
将钥匙交给了赵姨,带着中云和妹妹梁琳去了火车站。
这趟车是路过的,车票上没有座位,他们上车后,找了个过道站着,行李架上有位置,中云将旅行包放在上面,四处看看。大多数人不像很快就下车的样子,等着吧。
英额门距离清原30公里,中间还有一站:斗虎屯站。
过了斗虎屯站就有几个人站起来开始整理行李了。
中云拉着妹妹过去等着,那几个人收拾好行李就到车门处等着下车了,中云把旅行包换了位置和妈妈坐下了。有了座位,妹妹很兴奋,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向外看,中云坐在她对面的靠窗位置,从书包里拿出一本《黄帝内经》,仔细地翻看。
2月份的山区,满山积雪,树木还都是枯黄的,只有松树是墨绿色的,河流也封冻着,这一带农村的房子大多数是低矮的草房,房盖是用苫房草苫顶,房顶上堆着厚厚的积雪,田野一片白,农民把收集的农家肥拉到地里,间隔着堆放,远看是一个个凸起的黑点,顶上覆盖着白雪帽子。
这个年代,化肥紧缺,农民种地主要靠农家肥。中云想到,自家的菜地也要准备农家肥了。养了一年的猪产生了许多猪粪,都还堆着呢。从沈阳回来是不是该杀猪了。
走之前把猪杀了就好了,还可以给二姨家带些新鲜猪肉呢。
中云跟妈妈说了杀猪的想法,妈妈说:“这里人都是在腊月廿三左右杀猪,杀猪的时候,要请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吃杀猪菜。大家都在那个时间杀猪,就能剩下更多的猪肉。”
中云明白了,单独一家杀猪,估计家里来人太多,可能剩不下多少肉了。农村人真精明。
妹妹不爱吃肉,所以对杀猪的事儿不感兴趣。
赶着上火车,中午还没吃饭呢,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饭盒,里面装的是粘豆包,上车前加热过的。中云和妹妹各拿一个吃。
清原县地方的人快过年之前都会磨大黄米,磨红豆馅,包粘豆包蒸熟冻上。时时拿出来再加热当主食吃。中云家条件好,会在红豆馅里放白糖,在大黄米面里掺黄豆面,这样做的粘豆包非常好吃。
中云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身体健康,学习轻松,心中充满幻想。中云最爱看科学幻想小说,家里的书箱里有好几本科幻书。
中云最经常翻看的是苏联的科学画报,还有一本《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
自从学医以来,中云又有了新的幻想,做一个中医科学家。
中云从一本解释《黄帝内经》的书上看到这样一段儿话:
“......两千年来,人们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只是在给这本古籍添加注脚,将原来浑然一体的经典肢解出众多门派。其实,这种肢解几乎是所有东方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如中医、易学、佛学、儒学、墨学......”
中云身怀奇遇,虽然还不知道自己今后会干什么,但是,他觉得不能辜负上天赋予他的奇遇,要用自己的特殊能力作一番事业。
现阶段,中云还处于学习阶段,要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广泛涉及更多的知识领域,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意思是说知识多力量就大。由此推论: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变成了必要条件。
中云认为应该将培根的名言改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力量。
中云的记忆力越来越强。前几个月,中云在强化记忆的时候,开始还挺轻松,但是,用脑时间长了,大脑的某些部位就会开始疲劳,脑内发热。休息、运功于大脑那个不知道具体部位的地方,疲劳感很快就消失了,经过多次使用——疲劳——运功——恢复这样的过程,出现疲劳现象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中云把这归结为记忆能力的锻炼过程。
与丹田容量相似,消耗越多,再补充时容量越大。
中云在想,自己的紫晶能量可以外放,如果能够知道人的记忆是在大脑的什么部位,是否可以帮助他人提高记忆能力?比如妹妹、韩华、小红......
这些研究已经超出了医学的范畴。
......
一路上,中云浮想联翩,列车已经到达沈阳站。
妈妈带着中云和妹妹拿上行李下车了。
刚刚下车,就看到二姨父在站台等着呢。
二姨父是军人,在军区后勤部农场当场长,认识沈阳站的军代表,直接将吉普车开进了站台上,司机小郭将行李接过去装车,大家上车回到了二姨家。
二姨家住在后勤部汽车十五团三连的院里,中云一家去英额门之前也住在这条街。小时候去副食商店总要路过路东面的停车场,原来这个停车场是三连的军车停车场。
停车场马路对面有哨兵站岗的大院,是连部、营房和家属区,小车进了大门,绕到后院,车子停在一座二层的日式建筑前,楼的南面有个小院子,大家下车进了院子绕到楼西侧,走过一条小胡同到了二姨家的门口。
门开了,二姨迎了出来,后面跟着二姨家的两个妹妹,小英和小胜。
两方见面场面又是一番热烈,妈妈挨个抱了一遍,妹妹抱了一遍,中云又抱起小胜,感觉她轻飘飘的。二姨父说中云长高了,也强壮了许多。
小英小的时候几乎是在中云家长大的,所以更亲近。
中云拿出带来的各种山货和粘豆包等东西,小英拿着粘豆包很好奇,这是什么?黄澄澄的,有点儿凉,还沾手。
中云说:“这叫粘豆包,清原那个地方的人过年吃的,加热以后给你吃,能帮你换牙。”
小胜在旁边说:“哥哥,我的牙长刚出来,为什么要换牙?”
中云一看,小胜的牙稀稀拉拉就笑了,“你还早呢。”
二姨早就准备了晚饭,大家都回来了,就开始炒菜。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晚餐,妈妈给二姨和二姨夫讲英额门的事儿。妹妹中间插话讲她和同学上山采蘑菇的事儿。
妈妈还告诉二姨父,中云现在学会了针灸,还是针灸中医师呢。二姨父见到中云的成长非常高兴,拿着凳子到日式壁橱前,踩着凳子上去打开顶部柜门,拿出一瓶桃山白酒。中云看到柜子里摆了许多白酒瓶子,有茅台、西凤、杏花村、桃山白等等。
二姨父说:“你爸爸不在沈阳,这些酒都没动,我一个人在家也不喝,回去的时候给你爸爸带几瓶。”
中云点头笑了:“估计爸爸早就预料到了,爸爸现在只能喝公社供销社卖的散装果酒。”
二姨父打开瓶盖,倒了一盅酒,还要给中云倒一盅,被妈妈制止了。
以前中云家、韩华家在沈阳的时候,经常和二姨父一家聚会。现在中云家和韩华家都在英额门,还是邻居。二姨父就特别想念以前的时光,喝着酒还说:“天气暖和了,我还去一趟英额门,和你爸、老韩一起喝酒。”
中云给二姨父他们讲了他和爸爸上山打猎的故事,说这次来的匆忙,否则,去打几只野鸡、沙半斤带来好了。冬天,猎物能保存很久。
小英在旁边好奇地问道:“哥哥,什么叫沙半斤啊?”
妹妹说:“是一种好吃的鸟儿,每只只有半斤重,所以叫沙半斤。”
二姨家住的是日式老房子,木地板,墙壁很厚,屋子里很暖和。两间屋,独立厨房、厕所,外面还有一个小院子。
这个年代物资供应紧缺,买粮油和副食要凭票、凭证,有钱也买不到更多的副食品。二姨父是军区后勤农场场长,管着一个连的战士,负责种水稻、蔬菜、养猪、养鸡、酿酒。二姨父权利很大,家里不缺副食。
中云平日运动量很大,就爱吃肉,英额门哪个队杀猪,只要中云知道,妈妈就让中云去买。
这次回沈阳,住在二姨家,二姨父早就准备了许多鸡鸭鱼肉蛋,够中云消耗的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0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