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柳木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斗罗:重生十首烈阳蛇,多子多福 神秘复苏:开局反向入侵诡异 我的舍友被做成了人体蜈蚣 世间最后一条真龙 自求吾道 炎黄大战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柯南之我只是个普通的怪盗 重生八零:不入豪门拐走军少赢麻了 顶不住!离婚的顾太太勾魂撩心太上头
周一上午,同学们背着行李出发了,步行前往柳木桥大队。
陈力栋和王伟明几个家住柳木桥的同学就在柳木桥等着即可。
柳木桥大队到英额门镇大约7公里,陈力栋和王伟明几个同学每天早上步行到学校,下午再步行回去。中云今天体会了一次他们每日的行程路线。
怪不得他们总说农村的学生不需要上体育课呢,这一天要走十几公里,运动量足够了。
中午之前就到了柳木桥,在大队部吃大锅饭,休息到一点钟,全班就跟着柳木桥一队的队长去玉米地铲地了。
到英额门快两年了,中云的身体强壮了许多,力量和耐力比当地农民还好。
这是一块比较宽阔且平坦的山间农田。大家排成一排,每人一条垅,用长柄锄头铲地里的草。
玉米已经长得很高了,草很多,中云轻松地推拉锄头,见到草轻松压下锄头向后一拉,锄头切进土里一厘米深,切断草根,再向前一推,将草和浮土推走。节奏不快不慢,边走边铲。
天气很热,但是,中云周身能量在自然地运转,协调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平稳,出汗不多,但足以带走热量。
这块地大约500米长,中云没有间歇地铲到了地头。回头望去,只有高振兴、陈力栋和于慧跟了上来。
中云看准了赵木兰铲过来的垅,走过去接垅。
中云轻快地铲过去,走了几十米,看到赵木兰汗流满面,不时地擦汗,拿锄头的双臂显得很沉重,她是个要强有毅力的姑娘,但是,身材娇小,从小体弱,患过肝炎,和大家一起干同样的活真的很吃力。
中云加快速度,几下就把她前面的垅铲完了。赵木兰正在向前努力,突然发现前面都铲完了,抬头一见是中云,如释重负地笑了。
中云已经听同学们嘀咕过,说中云喜欢赵木兰,中云从不在意别人的议论。
中云和赵木兰走到地头,铲完了一条垅的同学们都在地头坐着休息,他们也坐了下来。
队长派人挑着水桶送水来了,桶里放着葫芦瓢,井拔凉水有点儿甜。
休息过后,又重新排列队伍向回铲。
中云示意赵木兰等会儿跟他走,大家都排好垅开始向回继续铲地。中云和赵木兰排在最边上,中云这次铲一条半垅,赵木兰只需要铲她右侧的半条垅。
对中云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是,对赵木兰来说那就轻松多了。
赵木兰干什么事儿都非常认真,就连铲地都是全神贯注,这样会身心俱疲。中云边铲地边和赵木兰聊天,转移她的注意力。
赵木兰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中云配合着她的速度前进,还时不时停住让她缓缓气。就这样,速度跟前面的于慧他们差不多。
赵木兰平时总问中云关于中医的许多问题,中云倒是认为她很适合当医生。中云也经常给她讲中医理论、黄帝内经、人体经络,教她针灸。自从发明了能量药贴,赵木兰对针灸更感兴趣儿了。
赵木兰非常聪明,中云给她讲的阴阳五行学说,她都记住了,就连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经络上的穴位分布治疗作用都记住了大部分。
说着话,铲着地,俩人很快到了地头,刚出玉米地,高振兴和于慧也铲完了一条垅。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干农活已经习惯了。
中云突发奇想,人体为了适应天气的冷热变化需要自身调节阴阳平衡,肺经是最容易被外界干扰和侵袭的经络,天冷容易受寒感冒,天热容易热伤风。热天肺经阳盛阴虚的人更怕热,如果调整肺经阴气,使其充盈是不是会改善怕热的状况?
高振兴平时脸色就是红的,大热天干活,就更红了,出汗也多。
中云对他说:“振兴,想不想调整一下身体,让身体凉下来?”
高振兴说:“这怎么可能?”
中云说:“我试试。”
中云随身带着能量药贴,找出了黑色贴,贴在高振兴的中府穴上,过了一会儿,高振兴明显感觉体内有凉气产生,立刻不感觉热了,非常舒坦,连连称奇。
中云给于慧也贴了,又让赵木兰自己贴上。告诉他们太阳落山之前一定要撕下来,否则晚上会感觉冷。
同学们都到了地头,又歇一气儿。
队长喊道:“再铲过去一趟就收工。”
大家喊:“好!”
体育老师于长轩是民办教师,徐老师、欧阳老师和沈老师他们是国家干部,所处体制不同,于老师是本地人,每年都参加支农劳动,干过很多年农活。
赵木兰、张强、王赤军这些城里来的孩子干农活非常吃力,可是他们看见中云像散步一样铲过两陇地还如此轻松,很纳闷。
大家重新排列,开始铲最后一趟,中云还是带着赵木兰。铲了一百多米,见赵木兰还没出汗,脸色正常。
赵木兰说:“这个贴太神奇了,我现在感觉没那么热了。”
中云说:“黑色药贴五行属水,对经络有吸热作用,也就是说会对经络补进寒凉之气,也就是补阴,外部天气热,人体阴气盛则会平衡经络阳气、调节体温,但是,太阳下山以后,大地转为阴盛阳衰,再补阴气就适得其反,会造成阳衰,肺阳衰则易感冒。有人在夏天得热伤风就是因为白天热的时候体内阴气上升调节阴阳对抗热袭,但是,进入凉快的环境后,没有及时调整回来,相对而言,身体变成了阳衰状态,肺经阳衰则极易感冒,这就是热伤风。”
“所以,待会儿太阳落山之前要把药贴揭下来。”
赵木兰不觉得太热了,又是铲半条垅,心情畅快,表情放松。
到了地头,高振兴和于慧过来。
高振兴看看两边没有别人就说:“真是太神了,我知道你上次给高山针灸的时候,他说体内会发热,没想到还能发凉呢。”
中云说:“回去以后,再给你另一种药贴,给高山用,那种药贴会专门通足阳明胃经,针对高山的腿病能长期有效,今年冬天,高山就不会遭罪了。”
高振兴点头。他是不太善于表达的人,是中云到英额门中学后最好的朋友,中云非常乐于帮助他。
大家往村里走,中云对旁边的赵木兰说:“这里还有四张金属性药贴,你晚上睡觉前贴在肾俞和太溪穴上,左右都要贴。明天你就不会腰疼了,还能迅速缓解全身疲劳。”
五行中金生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属水,金属性能量会促进这两条经络的经气运行,有利于恢复疲劳。
赵木兰明白,小心地把药贴收好。
一队队部有两口大锅,炖了小白菜和角瓜,贴的玉米面大饼子。
张强一进屋看见这个饭菜就开始咧嘴,王赤军见他咧嘴就明白没什么好吃的。但是,大家都有点儿饿了,对付吃吧。
大家都带了吃饭用具,端着饭盒或小饭盆,等着盛菜,于老师对盛菜的社员大姐说:“撇油。”
盛菜的大姐明白,把菜盛到他的饭盆里,将上面飘的油花撇出去,再添点菜。
本来于老师的意思是油留给学生们吃,因为这时候的农村很少有油吃。但是,这个举动在董景银等人的眼里就变成了于老师变相捞干的吃。之后很长一段儿时间,他们给于老师起了一个外号叫“撇油”。
这时候,陈力栋来了,他在自己家的菜地拔了一捆小葱,还端来一小盆大酱,同学们一哄而上,每人拿几颗葱,挖一点儿大酱抹在玉米面大饼子上。陈力栋过来端给中云和高振兴,中云他们也拿着葱蘸酱吃。有了葱和酱,饭菜也变得好吃了。
董景银还说风凉话:“陈力栋,到了你家的一亩三分地,就请我们吃小葱沾大酱?”
陈力栋说:“这就不错了,我家没猪,要不就杀猪了。你跟队长说说,明天杀只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队长想了想,把盛菜的大姐叫到一边儿,盛菜的大姐是妇女队长,俩人商量了一会儿,队长就过来宣布:“明天杀一只羊犒劳大家,明晚收工喝羊汤。”
同学们一阵怪叫,一片喊好声。
于老师说:“感谢队长,同学们,明天争取铲八个来回,不然对不起那只羊。”
有几个女生哀叹起来,她们不吃羊肉,还要多干两条垅,真愁人。
赵木兰望向中云,充满自信地微笑着,她已经有点儿依赖中云了。
吃完晚饭,妇女队长带来许多妇女,过来给大家分配住宿,同学们都被妇女们带到各家去了。中云和高振兴、于慧跟着陈力栋走了,今晚住陈力栋家。
陈力栋家有一正房和一个东厢房,正房三间,进门是灶间,东屋他父母和妹妹住,西屋是他和弟弟的屋,有一南炕,东厢房是仓房。
中云他们来了就挤在西屋炕上,弟弟去了东屋。
屋子很黑暗,窗户上糊的是窗户纸。
陈力栋的母亲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高振兴问陈力栋:“你父亲呢?”
陈力栋有点儿迟疑地说:“我爸腰有毛病,不能下地干活,平时就在炕上呆着。”
大家明白了陈力栋家是很困难的。
但是,陈力栋还是每天走那么远的路坚持上学,真有志气。
大家放好行李,中云建议看望一下陈父。
陈力栋去了东屋,跟他爸说了几句话,让大家进屋了。
陈父勉强坐起来,欢迎大家。
原来,陈力栋的爸爸是个民办教师,在柳木桥大队小学教书,去年冬天,上山砍柴禾滑倒了,腰受伤了,从那以后就这样了,用了许多土方治疗也没好,行动困难,也没钱,就这样忍耐到现在。
高振兴看着中云,中云点点头示意他可以看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1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1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