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丰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幻想:从火影开始超脱 混迹异界之比蒙领主 LOL:如果要输,我上去帅一波 重生七五:叫我傻子的都是大傻子 渡劫被雷劈转世:开启摆烂修仙路 斗罗之我只想安静当剑神 修科学大法,掌量子神通 穿书七零,换嫁高冷硬汉后被宠上天 顶配联姻 女主她又不当人了

中云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去所里。 中云看到已经改装完了两台,他没多说,吊上一台就回农场了,到了地里放下来,老单心眼好,招呼了一名老知青女生开这台收割机,操作非常简单,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开。 中云说:“还有一台,我去去就回来。” 第三台也到了。老单又安排了一名女生操作。 这下子用了半天,三台机器割了180亩,李炳仁也把自己开的收割机让给女生,他参与到捆稻子的队伍里去了。 下午,中云估计第四台收割机也改完了,就飞回所里了。 下来一看,他们正在改,这台机器和前三台不一样。 原来,李国庆也参与进来了,他觉得收割机就应该能够自动打捆,所以在原机的基础上,把打捆的动作做了修改。打捆的动作有点儿像人手的动作,绕一圈儿,把草绳子插进稻梱收紧,草绳牵引杆抽出的同时,割断草绳子,利用稻草的回弹力,使草绳子系紧。 反复试了几次,中云说:“还是到现场试试才能确认,你们跟我去吧。” 几个人带着工具,上了犀鸟,飞到地头,李炳仁帮忙放下收割机,中云等人下来后,教给李炳仁如何操作。 李炳仁已经熟悉前面的收割机了,驾轻就熟的开起来,这台机器边收割边打捆,只见走过之处立着一捆捆的稻子,整齐好看。 就有一点不好,要用好多草绳子。 老单说:“用草绳子怕啥,咱水稻产区就不缺草绳子。大宋,李俊秀,你们赶驴吉普回去拉十捆回来,快。” 叫大宋的大个子青年和胖子李俊秀赶着驴车跑了。这边儿全体青年把那三台收割机割的稻子捆好了,那三台机器也停了。新机器能自动捆稻子,谁还用这个呀。 李炳仁潇洒地开着收割机,后面像下蛋似的立起一捆捆稻子,剩下的任务就是在地里晾晒几天,不下雨的话,十天后就可以运到场院去垛起来,等着脱谷打场了。 中云让国庆他们把前三台机器分批吊回去改造。他和知青们一起把割完的稻子二十个堆靠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倒了。 第二天,当国庆他们把三台可以自动打捆的收割机吊运回来时,六连的地已经收割一半了。 这几天,六连的人可幸福了,每天到地里只是把立在地里的稻梱归拢一下就可以了。镰刀都不用带,每个女生想到第一天遭的罪,就心有余悸。连老知青们也觉得今年收割简直是太幸福了。 以后都这样,种地也没什么不好的,尽管吃不到蔬菜,但是,大米饭管够,有时还能吃到小鱼小虾呢。 中云把收割机交代给单连长安置好,准备把国庆他们送回沈阳。 不能让他们跑到YK市再乘火车回去呀。 到了研究所,中云让几个人总结一下两个版本的收割机资料,与安所长讨论技术合作方案,让农机公司制造、销售,所里提供技术和特种材料。安所长安排技术转化科去谈,中云说:“剩下的事情安所长自行安排就行了,但是,跟农机公司要求,盘锦农垦局地区的销售代理权要交给我们,我自有安排。” 两天后,六连的稻田地全部割完了,大队田书记根本不信,特意跑到六连的地里看了一次。真的割完了,稻茬非常整齐不像人割的。怎么回事儿? 老田找到老单问他:“今年咋这么快?” 老单也不隐瞒,拉他到场院仓库,打开门给他看三台收割机。“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连割带捆,一天每台能割120亩地。厉害吧。” 老单得意地给田书记讲了事情的全部。 田书记说:“这玩意既然不用烧油,那就支援一下其他连呗。” 老单说:“这些机器的产权归我们连所有,白用是不是不太合适?” 老田说:“我跟他们聊聊看他们怎么想。” 很快其他连都知道了六连用收割机提前割完稻子的事儿,那几个老农连听说要有偿提供收割服务,都不愿意。知青连知道了这事儿,都鼓动连长求援。知青怕累呀。 三连连长是六八届老知青,为人豪爽,马上答应给六连一头200斤的肥猪,换取收割机的使用权。 连长老单完全没有想到三连长这么大方,跟中云一商量,立刻同意,让伙食长去三连的猪圈赶回来一头猪,马上安排李炳仁和那两个老知青女生,去场院开上收割机到了三连的地里。 从南到北,三台机器排开推进,机器比人走步的速度快,身后三条稻捆排成的直线瞬间形成,三连的知青欢呼起来,尽管牺牲了一头猪,但是,大家累不着了,况且猪圈里还有20多头猪呢。 三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400亩,三连只有1000亩地,已经割了几天了,剩下的不够机器割两天的。 二连也是知青连,二连长跑来找老单,商量借收割机。老单脑瓜非常聪明,他说:“我们不要东西换机时,可以用钱算,每亩地收割费12元。怎么样?其他连我们收15元。” 以前各连之间也有经济往来,都是记账,二连长把价讲到每亩10元,老单同意了,但是,机手的伙食要保证。二连长说:“没问题,那是必须的。” 俩人成交,安排李炳仁三人继续给二连收割。六连就准备杀猪庆丰收了。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荣兴农场,各大队的干部都跑来看收割机收割现场。 看到收割机飘来飘去,悄无声息地甩出一捆捆稻子排列在后面,他们羡慕的不得了。 当场就有几个知青大队和知青连的干部要李炳仁转达有偿使用收割机的意愿。 老单又安排几个比较靠谱的六连知青跟李炳仁学习开收割机,大家组成一个农机队,以便满足其他单位的需求,每亩地收10元钱,也是不菲的收入呢。 每台机器开出去555米就能收割一亩地,用时277秒,不到5分钟,收入10元钱,三台机器就是30元。 现在全农场预计稻田总量有6000亩,每天不停地割,还要干14天,不能再接单了。 当然还有人打听,在哪儿能买到这种收割机,得知在沈阳能买到,就跑去沈阳,到农机公司去买了。 但是,人家要出具最终用户证明,要证实你在哪儿使用,以便售后服务。 听说是盘锦的,人家不卖,说盘锦要在当地代理商那儿买,人家提供售后服务,他们是有协议的。 后来仔细一问,盘锦的代理商就是荣兴农场平安河六连。 这一折腾,秋收季节过去好几天了,还是让六连代收割吧,再不收就晚了。 这期间中云又给六连增加了三台收割机。一天八百亩的速度,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老单乐坏了,全年粮食产量还没有结算呢,就收了这么多的现金。老单和中云商量过了,前期提供的收割机,属于研究所借给六连的,等收回资金后还给研究所就行。借机挣钱,多么好的事儿,都是中云在操作才有今天。 到了国庆节,平安河大队老农连还在辛苦地割稻子的时候,青年连已经杀猪庆丰收了。 三个青年连必须一起杀猪,否则会把一个连的食堂给挤塌了。 中云看到大家喜气洋洋的准备晚餐,问老单:“连长,可以喝酒吗?” 老单说:“供销社只有果酒,非常难喝,实在没酒喝,我们才买。” 中云说:“那我去一趟,给大家弄点儿好酒,我请客。” 说完,中云开着犀鸟迅速飞走了,直接到了后勤农场,落地以后,看到了司机小郭,问他:“场长在吗?” “在。”小郭说。 中云进了场长办公室,喊道:“姨父!我来了。” 二姨父知道中云有犀鸟,没有吃惊,问道:“情况怎么样,还可以吗?” 中云把近况说了一遍,特意把收割机的事儿详细介绍给二姨父,兴隆台在沈阳的北面,收割季节比盘锦晚,二姨父说:“马上与农机公司联络,买4台收割机代替人工收割水稻。” 中云说:“可以用研究所的名义和他们谈,价格会便宜很多。” 二姨父问中云在盘锦吃的怎么样,中云描述了他们的白菜丝“飞机汤”,盘锦的知青都这么说。 中云把庆丰收的来意跟二姨父说了,二姨父马上安排通讯员给他拿30斤农场白酒放在犀鸟后舱里,又放进去几捆粉条,都是农场自产的,中云也没客气。 用了15分钟就回到了平安河,降落在食堂前面,打开舱门,给老单看看后舱,老单打开大塑料桶,闻了闻酒味:“哈,好酒哇。” 让伙食长马上藏起来,把粉条搬下去,晚上可以做一道猪肉白菜炖粉条了。 中云把东西都交给单连长,一切由连长做主,他不参与。 晚饭开始了,一大锅白菜猪肉炖粉条,血肠沾酱油。大骨头都被伙食长留起来下顿做汤用。 连长让伙食长把白酒分装在20个瓶里,每屋给一瓶,新青年都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学生,没喝过白酒,老知青们喝了一口就知道,这是上好的粮食酿造白酒,非常珍惜,新青年看到老青年如此爱酒,受到感染,也试着喝起来,谁知道这一喝真就品出了酒的好处来。这一顿培养出了好几个新酒鬼。 老单给二连、三连长各拿一瓶白酒,几个连干部聚在一起喝酒,又派人去把大队田书记、胡书记找来了。 酒喝到一定程度,老单就开始吹牛了,他口齿不清地把新知青梁中云的事迹给大家讲了一遍, 把中云给夸上了天,但事实在那儿摆着,大家全都相信。 二连长说:“这个梁中云背景不一般,家里别是什么高干吧,要不然哪来这么大的能量呢。”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1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1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