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都市青春 > 小花园 > 第十四章 第二类‘天才’

第十四章 第二类‘天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悔婚的是你,现在又跪求原谅? 破海征程 一出生便惊天下 东京美综:从港综回魂夜开始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星海狂风 紫禁城十五阿哥 全民转职:技能自动满级,校花倒贴成舔狗 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 夏日陷阱

王老师笔停,台下又开始一阵的交头接耳。 “一百一!”、“一百三”...各种各样的答案不绝于耳,但哪怕是五年级的学生,也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李见峰,你看看这题。”王老师笑着说道。 “九十...”李见峰声若蚊蝇的嘟囔道。 “?”王老师显然没有听清。 “他说九十!”身后的二猪看不得这慢吞吞、扭扭捏捏的模样,便是直接嚷了出来。 “是吗?”王老师看向男孩子,仍旧是柔声问道。 “嗯...”李见峰轻轻的点了点头。 “果然是这样啊...”王老师心中已经确定了七八分,心中不由得感叹,便是在黑板的另一侧继续写道: “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在有两个水壶,容积分别为5L和6L,问如何用这两个水壶取出3L的水。” “什么叫无穷多啊?”这道题并没有生僻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认不太全,但是也不影响阅读,只是一些词语的意思,对于他们来讲就太难理解了一些,二猪不由得问向身边的大猪。 “我哪知道!”大猪怼了一句,口中不由得骂骂咧咧,这小子是不是有点高估自己的哥哥了! “无穷多的意思就是有很多,怎么用也用不完。”王老师听到了二猪的大嗓门,略作解释,问道:“这道题做得出来吗?” “嗯!”李见峰直接点了点头,在自己看到这个题目的一瞬间,自己的眼前便是出现了两个透明的水壶,上面有等量的刻度,其中一个上面有5个等量的格子,另一个则是6个,然后他们便是开始自动的倒起水来,自己也是照着倒水的顺序,开始描述了起来: “首先把6L的水壶装满,然后全部倒进5L的水壶,然后倒掉,把6L的水壶中剩下的1L水倒进5L的水壶。” “然后再次把6L的水壶装满,再把水倒进5L的水壶,此时5L的水壶中有1L的水,所以,只能装进4L,再把水全部倒空,然后把水全都倒进5L的水壶里,这样,5L的水壶里就有了2L的水。” “最后再把6L的水壶装满,全部倒进5L的水壶里,现在5L的水壶里只能装下3L的水,所以,此时6L的水壶中剩下3L的水。” 整个过程极快,在众人的眼中,这个瘦弱的男孩子似乎是完全没有思考,就开始作答,全程没有丝毫的磕巴,所有的思维都是跟着他的描述,清晰明了的“看到”了整个“取水”的过程。 所有人都被震惊了,方才那个不爽的五年级的大孩子现在嘴巴长得大大的,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朱胜男则是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三四岁的“学弟”,神色复杂。 旁边的霞子满脸的“崇拜”,而后面的两个“胖兄弟”,则是手舞足蹈,仿佛出风头的是自己一样! “嗯,很好...”王老师赞赏的点了点头,如果方才自己只是七成的确定的话,现在就完全确定了,眼前的这个男孩子确实就是人们口中玄而又玄的“天才”。 很多外行人对于天才的了解只是“成绩好”,除了“成绩好”还是“成绩好”,似乎只要是全年级排名靠前的孩子就是“天才”。 这样的说法,王老师是完全不认同的! 这样的说法无异于完全抹除了“努力”的成分,似乎只要一个孩子成绩好,就是他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完全不管人家是不是晚上挑灯夜战到十二点,在你玩的时候人家是不是也在学习。 然后,自己成绩不好,也就归结于没有“天才”,或者说“天分”,一瞬间把锅甩的一干二净,似乎跟自己的“玩世不恭”毫无关系,一切都是没有“天分”的原因。 王老师很不喜欢这样的说辞,也不喜欢他们对于“天才”的定义。 这个话题,自己当年在“燕京师范大学”辩论社的时候,跟一个比自己小了一个年级的“学弟”讨论过,当时也得出了结论。 大体上天才分为三类: 第一类的天才,是天生的文科生,有无与伦比的记忆里,过目不忘,别人背上数天都背不下来的课文,这种人看一眼就能烂熟于心,甚至连那些正常人最容易忽略的注释、标点符号的位置,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类天才则是天生的理科生,他们的记忆里或许不如第一类的天才那般的妖孽,但是有着清晰至极的“逻辑思考能力”,任何的逻辑问题,逻辑陷阱,在他们的眼里全都是过眼云烟,造不成丝毫的阻碍,能透过事情的表面看到本质。 第三类则是天生的艺术生,他们有精彩绝伦的想象力,常人眼里只是路边的一棵小草,在他们的眼睛里也能焕发出旺盛的生机,能延展出一副绝美的“画面”,或者一个凄美的“故事”,能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 这些天才,甚至可能在学习成绩上并没有那么“优秀”,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的形式决定的,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 就好像,一个第一类的天才,如果选了理科,那无异于千里马断了腿,虽说比起普通的学生可能要好上一些,但是比起那些“应试天才”甚至是“学神”、“学霸”无疑要差上不少。 第二类的天才,理科自然是不在话下,但是对于英语语文之类的学科,也没有过多的裨益。 第三类天才更惨,他们一般会被老师认定为“吊车尾”,“白日梦”,“玩世不恭”....各种各样难听的名头。 虽然很多很多的“天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泯然众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天分”! 王老师也带过数百个学生,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自己现在有超过九成的把握,眼前这个蔫蔫的学生就是那十分稀奇的“第二类天才”! 强忍着自己内心的激动,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最后一题: “商人买马,一个精明的商人用十两银子买了一匹马,然后用二十两的价格卖了出去,然后又用三十两买了回来,最后用四十两卖了出去,请问商人赚了多少钱?” ....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096/176521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096/176521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