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860章再活一百年,看看大明的鼎盛

第860章再活一百年,看看大明的鼎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唐第一皇太子唐羽萧玉淑 碧海云天,钓鱼乐无边 印度神话,这群烂怂天神没救了! 陈青云李家美 让你假扮太监,你却真的自宫? 武动乾坤之喷洒农药 徐轻言战时寒 老婆请安分 楚阳 这个仙帝有点贱

许瑾抱拳道: “还请皇上放心,南京舰的一切已经熟悉完毕,定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朱元璋点头道: “好,那就出发吧,咱倒要看看这蒸汽铁甲船到底有多快。” 朱元璋话音刚落,冯贵便高呼道: “皇上有旨,启航!” “遵旨!” 船舱里的士兵立刻开始朝锅炉倒入石炭,蒸汽机也开始运行起来。 黑烟涌起,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响。 螺旋桨慢慢也开始转动。 此次航行的目的地选在数百里外的上海。 按照目前的速度,大概三四个时辰便能抵达。 这已经完全不是传统船只所能比的了。 朱雄英这次造的蒸汽铁甲船,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上面虽说铺设了铁皮,但厚度只有差不多一厘米。 这和朱雄英预期的大不相同,但大明目前的工业水平也就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一厘米的铁皮,别说火炮就是一刀下去也能扎个洞出来。 不过因为有铁皮的缘故,终究是要比普通船只坚实些。 蒸汽铁甲船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十分吃水深。 如果装载过重,吃水太深整个船只的船速都会受到影响。 船舱里装载的石炭,最多只能供船只行驶三十多个时辰,差不多也就是两天,若是装载的再多些怕是就要影响船速了。 就目前来说,蒸汽铁甲船还不能投入战斗。 目前不完善的技术还是太多,作战过程中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其他问题。 朱雄英和朱元璋乘坐的南京舰,连火炮都没有装,完全就是为了速度。 除此之外,蒸汽铁甲船的转向问题也很严重。 因为有螺旋桨的存在,所以蒸汽铁甲船在转向方面远远没有风力船那般灵活。 并且蒸汽铁甲船也没有办法快速停止,即便是关闭蒸汽机也会拖行很长一段时间再停下。 这些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毕竟这还只是初代蒸汽铁甲船。 “真是快啊,大孙你真没骗咱。” 朱元璋站在甲板上感叹道。 “到上海,大概需要几个时辰?” 见皇上问话,一旁的许瑾赶忙躬身道: “回禀皇上,大概再有两个时辰便可抵达上海。” 朱元璋点头道: “这么说,果然快了好几倍。” 按正常的船速,从南京抵达上海怎么着也需要七八个时辰。 而南京舰,只需要两个多时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朱元璋感叹道。 “是啊,轻舟已过万重山!” 朱雄英跟着附和道。 上海县。 码头同样也是人山人海,官府早已做好了迎接皇上的准备。 大大小小的官员齐齐站在码头等候,即便是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也不敢丝毫怠慢。 皇上和太孙亲临,这对整个上海来说意义非凡。 别说三个时辰,就是在这等上三天三夜也没有问题。 “诸位今天一定要打起精神来!” “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相信你们都清楚,据最新消息,皇上和太孙马上就要到了!” 说话的是松江府知府。 前几日听到消息后,他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港口。 云集在上海县的官员,最不起眼的竟然是上海县知县。 一炷香后。 众官员瞥见了远处的黑烟,一快速行驶的黑疙瘩直线朝码头袭来。 “铁…铁船,是皇上和太孙殿下的船!!” “真是铁船,真的是铁船,这等船竟真的能在海上浮起来!” “这行驶的速度还真是快,果然名不虚传!” 松江府临海,这里的官员也都是懂船的。 他们也很清楚,蒸汽铁甲船对大明的意义。 南京舰逐渐放慢了速度,很多水手开始拉扯风帆。 这是关闭了蒸汽机,靠风力在完成转向。 “臣拜见皇上,太孙殿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和朱雄英下船后,众大臣跪拜道。 “起来吧。” “谢皇上!” 松江府知府赶忙走到朱元璋身后,听候差遣。 “咱有些累了,先休息一会吧。” 刚上船时确实还有些新鲜感,但三个时辰过去后朱元璋身上已经是非常乏力了。 南京舰虽快,但还是和其他船一样会颠簸。 朱元璋年纪大了,这颠簸他可吃不消。 若是连着坐六个时辰,只怕连船都没有力气下了。 朱雄英急忙上前搀扶着。 “皇上,前边有马车。” 知府毕恭毕敬的说道。 朱雄英摆摆手: “先走两步再说。” 朱元璋此时的头脑还不清晰,只觉得整个人都在转。 在朱雄英的搀扶下走了一会,朱元璋才感到稍稍好些。 整个码头的外围聚满了士兵,他们早就在这等候保证皇上和太孙殿下的安全。 为了保证南京舰的速度,船上并没有安排太多士兵。 “咱有些累了,你们随行护送就行。” 朱元璋开口道。 “遵旨!” 走了好大一会后,朱元璋才稍稍缓过劲来。 整条街道都被卫所给封锁了起来,百姓只能远远的看着。 “这南京舰虽说快,但不足也很明显。” “如果没有了石炭,根本不能远洋。” 朱元璋感叹道。 “扩充大明疆域,任重而道远啊!” 朱元璋有些落寞。 想要扩充大明疆域,蒸汽铁甲船绝对是关键。 但就按现在的情况来看,蒸汽铁甲船是完全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的,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至于什么时候能解决掉这些问题,不光是朱元璋就连朱雄英也说不清楚。 朱元璋就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看不到这一幕。 毕竟像改革蒸汽机这样的事情,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 历史上,第一代蒸汽机和第二代蒸汽机中间也是隔了几百年。 即便是远征军真把橡胶给带回来,蒸汽机也不一定能短时间内得到改良。 人,就是贪心。 朱元璋也是如此。 死而无憾这四个字,在他心里至少念叨过几百次。 百姓都能吃饱饭,自己就死而无憾了。 拿下东瀛,自己就死而无憾了。 国库有钱了,自己就死而无憾了。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想再多活一百年。 因为有大孙的存在,大明未来的一百年绝对不可限量。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590/266705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590/266705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