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古玩行述记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服口服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服口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反派:临死前,强吻了师尊 网王同人之装逼日常 表白你不同意,那就当我女儿吧! 快穿好媳妇系统 守山匠 月斜碧纱窗 我在鬼怪世界刷本求生 身份被夺?八零真千金带空间虐渣 李火旺穿越三体,谁言人族无异仙 我在修仙界种田求长生

杨如珍心里生气,但明着里又不能直接告诉顾惜安,只得勉为其难地说道:“小顾啊!这已经超出学术研究问题了,咱们今天时间有限,还得准备明天鉴定那些大藏家的东西,就不讨论了。总之,这件儿东西不过关,不能入围拍卖图录。” 顾惜安也真是执着,一听杨如珍这样说,他竟然有些急眼了。把那只“接老底”的炉钧釉的葫芦瓶往桌子上一放,面色微冷地说道:“杨老师!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对待学术问题要严谨,要有一追到底,不得到正确完整的答案誓不罢休的精神。今天,我觉得针对这件东西究竟对与不对,值得我们耽误一点儿时间。” 听了顾惜安的话,杨如珍在心里差点儿没把顾惜安的八辈祖宗都给刨出来。 暗骂道:“你他吗就作吧!这脸可是你自己丢的,回头你可别怨我。” 事到如今,杨如珍已经彻底放弃了对顾惜安的维护。 而这时候,吴煜耀呵呵一笑,说道:“既然小顾这么执着,那咱们今天就针对这件儿东西说道说道。” 和马守义互换了个眼神,吴煜耀看向秋霁白,说道:“霁白呀!你对这只‘炉钧釉"葫芦瓶怎么看?” 见吴煜耀把难题甩给了自己,秋霁白的心里就是一翻个。虽然他对顾惜安的狂妄早就有点儿不耐烦,但也没有到了想当众揭他的短儿,让他丢面子的地步。毕竟顾惜安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一旦这件儿东西是自己拿出了证据证明顾惜安看错了,以顾惜安的性格,弄不好就是离开文化交流中心了。 可现在吴煜耀和马守义两个人“串通”好了让自己趟这颗雷,秋霁白就势如骑虎,不得不干了。 分析完眼前的形势,秋霁白抬了抬眉毛,略带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吴老!那我就说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只‘大清嘉庆年制"底款的炉钧釉如意双耳葫芦瓶。从底款判断,是官窑款识。而且清嘉庆本朝也确实有这样器型的瓶子。但是,以我的判断,这只瓶子是一只‘妖瓶"。” “‘妖瓶"?什么意思?” 顾惜安疑惑地问道。 微微一笑,秋霁白接着解释道:“所谓的‘妖瓶"‘妖罐"是我们逛古玩地摊时候用的一个俗称,说白了就是有猫腻儿。” “猫腻儿?这只瓶子有猫腻儿?” 顾惜安现在已经陷入了自己摆的迷魂阵,怎么也绕不出来了。 秋霁白依旧是笑盈盈地说道:“炉钧釉创烧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因为它是一种在低温炉内烧成的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南窑笔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这就是说,这种釉色表面会有不同颜色的结晶表现。” 顾惜安也点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我也认真观察了,这只瓶子表面的结晶很自然,釉面均匀开细小纹片,结晶呈色多种,深浅不一,这不是作假能够达到的水平啊!”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我不得不说,现在古董文玩行业里的造假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了。这只瓶子如果单凭眼力绝技看不出来毛病,但通过放大镜,观察釉面的结晶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件儿老底接身的活儿。” “接老底?” 这个时候,顾惜安也反应过来了。一把抓起那只瓶子,仔细观察了起来。 “没有接痕啊!怎么可能是接老底呢。” 一边看着,嘴里一边叨咕着,脸上的表情则是不屑。 秋霁白点了一下头,说道:“惜安!这接老底的活儿,分冷接跟热接。冷接就是把烧好了的新瓶身用胶粘上个老底,这种技术,稍有点儿眼力的人不难发现。而热接就是很要技术的活儿了。要根据一只老瓷器的底足新拉一只瓶身,按照同样的釉色调配好釉料,这样才能保证烧出来的瓶子在釉面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其实,这也不是最难的。最难得是要精确地掌握好新做的瓶身大小,在出窑后能够不大不小地和那只老底完美接合。我们都知道,瓷胎在入窑烧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收缩,这个收缩量是非常难计算的,全凭经验。所以说,这活儿做的高,一般人别说是分辨,就是听说这种技术都不容易相信。” “我就不相信。”顾惜安接口说道:“就像你说的,这瓷胎的收缩比率既然那么难以掌握,又怎么能确保新瓶身和老底接合的天衣无缝呢?” 呵呵一笑,秋霁白说道:“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回答,毕竟我不会造假,这里面的技术、经验我是说不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完全证明这是瓶子是接老底的活儿。” “什么证据?” 顾惜安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把手里的放大镜递给顾惜安,秋霁白说道:“你可以看看底足边那一圈的釉面和瓶身釉面,看看两个釉面结晶体有什么区别,你也就明白了。” 迟疑地伸手接过秋霁白递过来的发大镜,顾惜安缓缓伏身,观察起两处釉面的情况。 这一看不要紧,登时顾惜安的冷汗就流了下来,拿着放大镜的手也在不自然地抖动着。 “人的肉眼不太容易能够看清楚,但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可以看到,这只瓶子底足那一圈的釉面结晶是点状的,而瓶身上的釉面结晶是呈条纹装的。从这一点就可以明确判断,两处釉面是在不同窑炉环境下生成的。如果这只瓶子真的是一只嘉庆官窑的完整器,怎么会入窑两次烧造呢?” 秋霁白最终说出了这只瓶子的问题所在。 烧造瓷器就是一种人为无法控制的化学反应,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一批同器型、同大小,上了同一桶的釉水,放入窑炉中,不同位置的器物在烧造完成后,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釉面效果。 尤其是炉钧釉这样的低温彩瓷更是如此。 因此,秋霁白的话彻底让顾惜安掉进了自己深挖的坑里了。 此时,他自己非常清醒,这一遭他彻底输了!输的心服口服。.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814/26097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814/260977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