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徐州枭雄 > 第6章初领兵父子深谈

第6章初领兵父子深谈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当疯批皇后拿了HE剧本后杀疯了 作恶延寿,我在高武长生不死 争锋半导体 与自称「坏孩子」的女孩相遇了 震惊!开局一片地,暴击出奇迹 异界探案:从破解连环灭门案开始! 萤雪落港 末世枭雄,我边女神多亿点怎么了 法骑领主:我有一张技能面板 我靠残血修长生

陶谦是真的急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让陶应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一直等他说完了,陶应才开口解释。 “父亲不必担心,孩儿又岂是鲁莽之人,怎么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不去冒险?用三千兵士去攻打白波谷,这不仅仅是冒险,是送死啊!”陶谦又来了。 他对次子陶应是非常上心。 长子陶商就不是做官的料,将来整个陶家,靠的还是这个次子。 能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全看陶应。 所以对于陶应的成长,他格外注意。 “父亲试想,郭太杨奉等率领黄巾残余,来到白波谷之后,是否有侵州掠县,伤害百姓之行为?” “这……这倒未听说过……” “当年黄巾百万之众,也不敢兵叩洛阳,而他们区区一万残兵,竟然敢来到河东,这不是送死吗?”陶应又问。 听完陶应这番话之后,陶谦终于不再那么急躁,认真思索起来。 这细细一想,郭太杨奉还真有些与其他黄巾残余不同。 白波谷并不是一个好地方,前有并州刺史丁原屯兵周边,现在有司隶校尉张温大军环伺,他们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之所以还在,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侵州掠县,抢劫百姓,这才让朝廷一直容忍,或者说并没有把他当一回事。 可是不抢劫,又哪里来的粮草呢?他们所带的粮草,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以后怎么办? “子合,你的意思是?” “郭太杨奉其实在等待朝廷的招安,孩儿这一次只要兵马一到,再放出陛下的善意,定然会不费一兵一卒,迫使他们归降!”说到这里,陶应笑了笑,“父亲,这个功劳可是非常轻松的,孩儿怎么能不争呢?” “子合,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未战先虑败而后虑胜,万一情况有变……” “孩儿随父征战足有两年多,参与大小数十战,父亲也见过营中的兵马皆为精锐,虽只有三千,若是真打起来,也不惧白波谷一万贼众!” “子合,你实话告诉为父,是否还有其他目的?”片刻之后,陶谦突然问道,“我知你做事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已被陛下封为长水校尉,即使再立新功,断无可能再升迁,此次出兵纵然得胜,也只是帮了大将军,这些你不会不知道!” “父亲英明,孩儿当然有想法!”陶应向陶谦行了一礼。 后世对汉末诸侯评价时,大多都认为陶谦只是个老好人,能够坐拥富饶的徐州,是因为运气好。 其实错了,陶谦才是真正文武双全的儒将,而且,能做到知人善用。 总之,在历史上留名的那些诸侯,没有一个简单之人。 “父亲,昔日平定北宫伯玉叛乱时,每一仗我们都打得非常艰苦,而董卓、曹操、孙坚三人,他们却打的比我们要轻松的多,所立的战功也比我们多,这是为何?” “你倒还考校起为父来了,不就是因为他们麾下统兵大将多吗?” “父亲说的没错,董卓麾下有李傕、郭汜、华雄这样的猛将,也有张济、徐荣这样的智将,他们完全能够单独统兵。而曹操麾下,夏侯惇、夏侯渊骁勇无比,曹仁、曹洪也能单独统兵。孙坚麾下更是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这样智勇双全的大将。而父亲麾下有谁?只有我们父子二人阵前冲杀。黄巾之乱已经被平定五年了,而郭太杨奉辗转多地,至今未被剿灭,他们麾下一定有善于统兵的良将,这是我们的机会!” 说完之后,陶应静静的望着陶谦,他知道这番话陶谦要消化一下。 慢慢的,陶谦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子合,你长大了,为父很欣慰!” 常年打仗,看到别人麾下冲阵的猛将,统兵的良将,陶谦怎能不动心? 可是没办法呀! 军中将领不少,但真正能称之为猛将和良将的是少之又少。 而且这些良将发现之后,你能拉拢过来吗? 人家是为朝廷效力的,等着陛下封赏的,除非是你的家将。 可是他们陶家底蕴太浅,根本就没有家将。 从那些身份低下的黄巾残余中寻找,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父亲,那母亲那里还劳烦父亲解释一番,莫要让她为孩儿担心!” “这你就放心吧!”陶谦点了点头,然后又叮嘱道,“你第一次独自领兵,一切都要谨慎,密林、山谷,乃行军之大忌,宿营当选开阔之处,切要注意水源,不可结草扎营,进军有度,败兵不可穷追,退兵必有断后……” “父亲放心,孩儿兵书战策也读了不少,随军打仗也有两年多,这些早已烂记于心!” “但也不可骄傲!”陶谦故作生气,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太过自负,必须随时敲打。 “孩儿谨记父亲的教诲!” 洛阳城一座不太起眼的酒楼,荀彧、荀攸、郭嘉三人又聚在一起饮酒。 荀彧和郭嘉现在都是闲人,荀攸虽然是黄门侍郎,但现在陛下身体欠佳,很少临朝,他基本没有多少事。 “子合出兵了,奉孝以为,这一次有几分胜算?”荀彧问道。 “至少在七成以上!” “你为何如此笃定,白波谷郭太杨奉可有一万兵马,就算他们是乌合之众,但占据着地利优势,想要胜之,也不容易啊!”荀攸说道。 “公达,我如果说,此战子合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尽全功,你信吗?” “不费一兵一卒……”荀攸皱起了眉头,不过很快,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奉孝是说,此战当以攻心为上!” “不错!” 荀彧也很快想明白了。 “奉孝,论战场应变,我与公达皆不如你也!” “但若论大局,运筹帷幄,我可不如你们两个啊?” “哈哈哈哈!”三人都发出了爽朗的笑容。 “奉孝,你既然胸中已经有了良策,为何不随子合前去?” 在出兵之前,陶应的确请过郭嘉,让他出任军中主簿,但郭嘉没有答应。 “我懒散惯了,不喜欢军中的生活!” “我看你并非不喜欢,否则为何要读那些兵书?你是在观望,看一看这个陶子合,是真正的才俊,还是只会纸上谈兵!”荀彧反驳道。 “知我者,文若也!” “哈哈哈哈!” 三个人又是一阵爽笑,开怀畅饮。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4973/30687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4973/306877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