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新科状元吴信中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云上棋局 真千金在惊悚游戏里玩脱了 缚尘缨 拐个总裁做驸马 在成为赛亚人之后的人生 前任变老公:禁欲总裁甜爆了 当轮回入侵 六道仙尊 狱锁狂枭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甘林于是也将包厢门打开,竖起耳朵,听对面正说些什么。
“……所以,敬天法古,参考先人的治国策略,才是最稳妥的方法。”一个声音传来。
甘林一皱眉头。
“以在下之愚见,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治国之道,惟有先对古圣先贤所著之经典,进行周密细致的研究,以古人之智慧作为参考,方可从中参悟治国之理。”
“吴大人所言极是!”
“方今京城之中,正在兴起一股风潮,那些推崇"洋货"的俗人们,也在弘扬所谓的"洋学",认为只有效法洋人,学习洋人的工业化成就,这才是国家强盛之道。殊不知,那洋人的学问,无非是一些制作新奇小玩意儿的奇技淫巧之流,与我泱泱华夏的修身齐家之论,岂可同日而语?”
甘林一听,来了兴趣,他刚想招呼姚莹,去对面听听他们讲什么。扭头一看,却发现姚莹正皱着眉头。
“石甫兄,何以如此?”
“那吴大人自恃才高,常常在各种场合打压别人,我曾经将您那个金属梅兰竹菊的论调,与一些人分享过,认为适度学习西方的技术,也是一种强国兴邦的手段。不想却因此得罪了他……”
“哦?有这等事?”
“现在这个吴大人,总是在各个场合,说我是弘扬"洋学"的头领,说话明里暗里的,都在挑我的刺……”
“哈!弘扬"洋学"的头领?那看来石甫兄是替在下背了这个骂名呢。既然如此,咱们去对面会他们一下,我倒想看看这人有什么本事!”
“卓润兄!此人心胸狭窄,与他结怨,只怕日后对卓润兄不利啊!”
就在这时,对面吴信中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再者,就比如最近在皇上面前红极一时的那个甘林,听说在南海边上找了几个小岛,正建城搞洋务呢。依我看,这就是浪费银子!先不说他万一搞不成,那国家要承担多大的损失。就算他真的搞成了,那又能如何?南方那些岛上,又不能开垦,又无法种粮。将来就算造出了那些什么钢啊铁啊,又能怎样?强国兴邦,靠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民为国本,民心不正,则国体不稳。吾等当以圣人之言立心,为天地生灵立命!而不是搞什么毫无用处的钢铁……”
洋洋洒洒一番话,博得了对面一众人的掌声。
姚莹歪着头,看着眼前被气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甘林。他刚才喝的那些老白干儿,这会儿全都进入了血液,体现在身上的每一寸皮肤上。
甘林的拳头紧紧攥着,极力平复自己的心情,这个吴信中,诋毁自己也就罢了,可将自己手里正在全力以赴的事业,当成一个"浪费国家银子"的项目,这就有点让人无法忍受了。他浑身颤抖不已,虽然知道这群人从未见过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思想有局限性,可这种赤果果的诋毁,还是让他心中烦闷不已。
“石甫兄,他的见解,你同意吗?”甘林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摸着有点发烫的头,问对面的姚莹。
“你觉得呢?若是我同意的话,这会儿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饮酒了。”
“那这样吧,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一会儿咱们去会他一会!”
“卓润兄,既然这样,那一会儿你先不要说话,不要让他们知道你的身份。另外,你看你这会儿酒劲上来了,这里是京城,你别冲动闹事!”姚莹赶紧提醒道。
“你放心,我有分寸!对了,你说这家伙是新科状元是吧?”
“怎么了?”
他端起面前的碗,一饮而尽:“哈!咱们去杀一杀他的威风!让他知道,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都和考试成绩没有关系!”
吴信中正在洋洋自得地微笑,接受来自手下的恭维中,这时姚莹带着甘林,从门外进来行礼。
“在下与这位朋友,在隔壁饮酒,听得吴大人高见,特来讨教一番。”
吴信中起身行礼,斜眼瞥了甘林一下,对姚莹笑道:“姚大人见笑了,不知姚大人这位朋友,这次科举是否中第?哎哟,中举的人太多,我都记不得他们长什么样了,失敬失敬!”
“见过吴大人,吴大人状元高中,自然不晓得我等平头百姓啦!”甘林恭恭敬敬地捧了他一句。
“哈哈哈,难道连个贡生都不是么?姚大人,跟你说了多少遍,不要总是和这种人在一起,对你治学没什么帮助啊!”吴信中言语当中,满是对甘林的嘲讽。
“吴大人方才所言,请恕在下不能苟同,此番前来,特为讨教一二。”
“哦!有何见教?”吴信中一听他要讨教,立刻端了起来,挺胸抬头,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四周一众人等,也都一副看笑话的模样,嘴角上扬,眯着眼睛斜视二人。
“吴大人提到治国之道,在乎圣人之言。可在下却认为,圣人之言可依,但也需审时度势,加以变通。天下万物之势,皆有内在之法,我等学习圣人之言,乃是为寻求万务内在之法理,再以圣人之言作为参照,找寻处理万务之具体方略。而不是一味遵循古道……”姚莹先开口。
还未等姚莹说完,吴信中就打断了他:“姚大人此言差矣!万事万物,变化万千,单就四书而言,历来批注甚多,我遍历诸多典籍批注,发现这些内容,互为矛盾者比比皆是,脱离作者原意者亦甚多,不知姚大人所说之变通,是要参考原文,还是批注呢?若是批注,可否注明是哪条批注?若是自相矛盾,岂不脱离原作者之本心么?这哪是敬天法祖,分明就是借圣贤之言为己所用,此乃大不敬之举也!”
“在下治书方面不及吴大人,可治国之道,却也不能全都依赖书本。圣人之言,乃是论及内在法理,我们不仅应当精通法理,还应结合当下的情况。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并非死记硬背,皓首穷经,而是在生活中实践,并且总结经验,再与圣人之言相比对,此方为"时习"之真意。我们面对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不应关起门来故步自封,而是敞开心扉,海纳百川,方能有容乃大,中学西学,只要能强我大清,自当学习!”
“姚大人!据闻您与那甘林先生交好,受他影响颇多。但在下奉劝先生,不可与此等俗人交往太深,夷人之学,乃是极其肤浅表面之显学,不及我华夏文化之一隅。我华夏文化中,所包含的至高无上的智慧,任何背离经典,离经叛道的学问,都是对古圣先贤的不敬,必将带来灾难!甘林这种师夷之法,分明是与我华夏历来所尊之学背道而驰,此等做法绝不会长久的。”
甘林在旁边,被这番话弄得酒都醒了。他只觉得自己胸口上憋了一团火,只想出声怼他几句。
姚莹不慌不忙,拱手行礼。
“在下与甘先生交好,乃是敬佩甘先生学富古今,且有胆有识,堪为我等楷模!在下亦曾多次自问,我等士人治学所为何事?几番思考,唯有"经世致用"一解而已,所谓经世致用,乃是将所学之道,在用于指导时下之行,直面国家之弊。今日我大清吏制腐败,国库亏空,内外交困,一切皆因效法古训,不懂变通而已。古籍批注,互有矛盾者甚多,我们才需要亲自在实际操作中,验证这些典籍真伪。可你看朝廷上下,可有专注实操之人?大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久了,只会让国家越来越衰退!”
二人越说越激烈,从学术讨论,渐渐就到了针砭时事之上。屋内的气氛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甘林站在旁边边听边思考,这个吴信中的见解,总结起来就是"维持现状",原因就是自己越研究,就越发现经书的奥秘极深,于是就陷入了一个不停追求经书原意,咬文嚼字的怪圈里,各种意见相左的言论简单太多,乱七八糟的无用知识也积累太厚,反而却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了。
反观姚莹,也研究了不少经书,但他心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经世致用,他非常明白自己研究的目的,于是才能不拘泥于文字本意,而是探究如何将文字付诸于实践,讲究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
他点点头,自己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哪一种。
吴信中一甩袖子:“姚大人,你我若是再这么辩论下去,恐怕三日三夜都不会有结果。若是姚大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那我也只能以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送给姚大人了!”
姚莹不紧不慢地说:“所谓"道不同",只是你我专注的方向不同而已,历来真理,皆是越辩越明。事关国体,在下不敢有丝毫差池!”
“古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需要遵循即可,何须如此绞尽脑汁,寻求变革?”
“正因为上下一味遵循,才会导致现在积弊丛生,朝廷上下不思进取。可外面的世界却是一日千变,我等若再如此下去,以后该怎么办?”.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919/32432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919/324324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