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83秦岭狩猎记 > 第45章:这一辈子

第45章:这一辈子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命风水 七零,肥妻休夫弃子后二嫁高冷首长 都市玄门医王 毕业实习,女总裁给我生了十个娃 重生80,从狩猎林海雪原开始! 战锤矮人 大国将相 姐妹校花的贴身保镖 君恩如梦 重启人生1992

那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那时他的远房表弟任玉彦突然找上门来,跟他说他有个发财的门路。 “什么门路,你直说。”赵承勋很重视表弟的话,改革开放之风早都吹开了,那时候很多地方也已经放开做生意了,自己又在大队里当村支书,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头部文件消息他都能最先掌握知道。 任玉彦说:“表哥,我最近打听到重庆那边的牛肚很便宜,如果咱俩能拉一大卡车回来的话,肯定能大赚一笔,胜过你辛辛苦苦干一整年的庄稼。” 赵承勋说:“这活路可以,可是怎么卖?你想好没有,现在是热天,卖不出去就容易坏。” 任玉彦说:“这还不容易?等牛肚拉回来了,咱先去县城里卖一趟,县城里人多,一回估计就剩不了多少,再拉回到各乡镇卖一趟不就完了吗?另外你在大队里认识那么多人,让他们再帮忙买点,你说还能剩多少?” 就这样,俩人一拍即合。 表弟指路并出人脉,赵承勋托关系找到大卡车,以及司机,同时每人拿出一千两百多块钱作为启动资金,赚了钱之后平分。 因为都是第一次做生意,这对表兄弟都很兴奋,都想第一个成为村里的“万元户”,当天他们就轰轰烈烈地出发,一路上沿着省道向东走,经过了几天几夜才来到重庆。 他们第一次看到这里的长江水,坐了人生第一次轮船,吃了人生第一次火锅。 开完眼界后,他们就按预期批发到了牛肚,装了将近半卡车,临走时因为车厢有空余,于是又把剩余的钱拿来买了竹编,有竹椅,竹床,竹篓子等等,这些都是当地人的东西,七七八八买下来,每人的一千两百块钱就花光了。 赶了几天几夜的路终于回来了,当他们觉得马上就能大赚一笔时,巧的是那几天连续下着雨,车里的肉根本没办法拿去集市上卖,下雨天人基本都窝在家里。 又折腾了几天,终于车里的肉开始有异味了,俩人这才慌了,他们的钱基本全部都是从信用银行里面贷款贷出来的。 为尽快处理肉,一着急他们都顾不得去县城了,毕竟有些路烂得连大巴车都不好走,万一翻车了还麻烦,况且还得折腾一两天。 他们赶紧就在当地的集市上处理,可结果是,半天都没卖出去多少,主要是本地人压根就不知道牛肚怎么做来吃,不像重庆人直接烫火锅,而本地人就只觉得那牛肚顽的没办法吃。 最后他们只得降价亏本甩卖,可没想到降价也不管用,最终都没卖出多少,又过了几天,太阳出来了,然后车里的肉就全都臭了。 害怕村里人知道笑话,后来这表兄弟俩就把肉拉去沟里倒了,批发回来的竹编也没卖出几个,一来是本地人欣赏不来那东西,二来也是因为他们批发的贵,所以不敢卖太贵,最后基本也都是亏完了。 总之,自此后每人就欠了一屁股债,同时那次失败也成了赵承勋内心深处的痛,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上了,很多年他都没敢向任何人提起过。 正因为如此,同年他就着急的把女儿嫁了出去,并下狠向男方收取了一千五百块钱的巨额彩礼,大部分都拿来还了欠债。 要知道,那年代村里最高的彩礼才三四百块,而一千五百块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 当这些悲痛的经历划过脑海的时候,赵承勋猛然间心痛的无法呼吸,这一刻,他在想谁能理解自己的痛,他们都不懂。 ...... 他悲哀地在想,自己这辈子...... 七八岁时就没有了父母,那时候到处都在打仗,他兄妹三人就被寄养在亲戚家,不知受了多少苦。 十二岁时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弟弟和妹妹离家出走,他打算沿路乞讨,没想到后来找到了活路,给一个姓姚的地主家挑水担粪,那时候叫拉长工,然后他兄妹仨就才有了一口饭吃。 十六岁时,他引着弟弟妹妹跑去秦岭老山里开荒,也就是现在的赵家庄村,那时候山里野狼遍地都是,他摸索出一套打狼的门道,只要用一根带刺的藤条就能吓退狼。 十八岁上山砍柴时他救下一个十五岁少女,她就是现在的老婆范全秀,她被一群狼围在一间快要倒塌的草房子里。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当她被救下来时,她才说自己在山下干了一天的活儿太累就睡着了。 他很严重地说:“你这人可真能睡啊,狼都快把你家的门拱开了。” 她腼腆地笑着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的,一睡着就很死,哪怕天上打雷我都醒不来。” 因为范全秀长得好看,说话时声音又好听,他就很不好意思,因此没说几句就背着柴要走,范全秀叫住了他,并感谢了他的救命之恩,然后她主动问了他的名字,并记在了心里。 同年的八月,他用了一斗没脱壳的高粱和两斗带皮的糜子(都是自己种的)把范全秀娶回了家。 因为双方都没有父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亲戚,所以婚礼都没有举行,他把范全秀用借来的牛车从十几里之外的塬子沟拉到了赵家庄,送进自己挖的窑洞里,中午只和自己的兄妹一起吃了一顿鸡蛋炒韭菜,下午他们就匆匆忙忙地下地去劳动了。 因为年轻体壮,又很勇敢,婚后第二年赵承勋就当上了村长,唯一令他头疼的是,范全秀没有怀上孩子,那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谁的原因。 这时候土改已经结束,上面鼓励人民成立互助组,他加入了,并带动村民们互帮互助,共同生产粮食。 又过了一年,他仍然没有孩子,这时候他急了,他猜到并相信范全秀有可能就是人们口中传说的石女子。 于是年底之前,他托人打听抱养了两个婴儿,一个是赵菊兰,一个是赵作民,那时候范全秀就把他们疼的,跟亲生的一样,她给他们擦屎擦尿,仔细地养育着。 但从此之后赵承勋就瞧不起范全秀,对她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当然不是亲生的,他也从来没真心爱过那两个孩子。 但生活还是得继续,于是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的生活着。 五年后赵菊兰和赵作民都长大能自己跑了,范全秀也轻松了,她开始拼命挣工分,养活一家人。 但赵承勋却几乎对家里的事从不过问,也不管他们娘母仨,端地这时候又赶上了上面的政策变动,说是鼓励开农业合作社,然后赵承勋就积极地响应了号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进去,一直到合作社公社化,他因为表现优秀,当上了大队的村支书。 这便是他人生中最荣耀和最辉煌的时刻。 从此之后他就疯癫了一样,忙碌奔波在各大乡村之间,或开会或教导干部,或组织社员们忆苦思甜,兢兢业业,为赢得社员们的信任,他经常亲自带头下地挑粪、割草喂猪,干一些最底层的劳动,从不计较得失。 除了以身作则之外,经常一回到家后他还教育范全秀和两个孩子,说干部家属一定要带头遵守制度,决不能给社员们留下话把。 有一回赵菊兰和他弟赵作民去收完的麦地里拾了一小撮麦子,姐弟俩就高兴地跑去给父亲说了,结果赵承勋当场就发飙了,让赵菊兰引着他弟把麦子还回去,那时候是直接送到生产队的大麦场里,两个小孩还会受到表扬,当然都是口头上的夸赞。 因为这件事,范全秀知道后就气的挖苦说:“你看你达,现在都成公家的人了么,光为大家办事,不管咱一家人的死活,食堂分下的饭不够吃,就叫他饿着,再别管他了。” 赵菊兰就说:“妈,我以后和我弟把拾到的麦子收拾紧些,再不给我达说就是了。” 还有一回,当赵承勋得知有社员偷了大队里的苜蓿(当时主要是用来喂牲口的),被抓住当着全集社员的面儿批评时,他一回到家就赶紧叮咛范全秀和两个孩子,千千万万不能去偷,理由还是“咱现在是干部家属要以身作则”。 范全秀就气的说:“干部干部,干部能不吃饭吗?你哪一顿不吃能行?如果有粮食吃,谁还吃这牲口的草,你作为干部,还是个村支书哩,你要是能弄下吃的,我才不愿当贼哩!” 随后,她娘母仨该偷还是偷,毕竟那时候很多人都挨饿,饿忙了没有人不去偷,他们有的把偷来的苜蓿直接像草一样生吃,当然大多数还是会弄熟了吃,而范全秀聪明,她把偷来的苜蓿蒸成疙瘩,既解馋又能充饥。 赵承勋每一回家,她就赶紧把苜蓿藏起来,不给他看到,有时他看到了想吃她也不给他吃,当然他也不好意思问着要。 总之,自从当上村支书以后,赵承勋就一心一意为人民,他大公无私,从不拿公社里的一针一线。 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很多亲戚和村民,那些找他办事想走后门的人,都在他那儿行不通,有一回他还主动把一个投机倒把的村民告上了法庭,结果闹得成了世仇。 同时,他也辜负了家人的期望,一些亲戚不跟他来往,家人对他结怨深刻。 当然随着时间流逝,他也深深的有所领悟,只是如今自己老了,有些东西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他抬头看着墙上贴满的各种荣誉奖状,这些都是他这几十年以来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得到的,每一张都是當和人民对自己的认可凭证,看着它们,他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儿。 “我这一辈子……” 他忍不住长叹,但又想到自己这一辈子对得起當和人民,然后他就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495/313023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495/3130237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