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意外收获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绑定长生抽奖系统后,我抽奖就变强叶凌天凤惑君 尚君文录 遮天之万古妖帝 重生七零:假千金被糙汉娇宠了 都市修仙之仙帝无敌 魔尊只想蹭蹭运气 我在迷雾世界当众神之主 开局拼夕夕砍一刀,全网称我良心企业家 道家末裔 列祖列宗,恕孩儿不孝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的庐山市境内,在解放前曾经与延安、遵义、井冈山、西柏坡这些革命老区齐名,是咱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的发祥地之一。
不过建国以后,他之所以被世人熟知,还是因为1980年由毕必成编剧,黄祖模执导的那部中国爱情电影《庐山恋》的热映。
这部片子讲的是,中美建交以后,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与青年耿桦在庐山相遇的并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在1980年这样的题材还是极其有争议性的,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也曾经顶着非常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不过该片上映以后,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有5亿人次到电影院中观看了这部电影。
在那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十块的特殊年代,这部片子光是票房就达到了一个多亿。
如果换算到未来,通货膨胀以后,几乎是相当于21世纪以后的票房100多亿了。
这样的奇迹也只有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少林寺》才能够匹敌,而张家栋他们姐弟,兄妹三人之所以选择庐山作为这次全家出行的目的地,也都是因为此前父母还在的时候,曾经带着他们一家老小去电影院里面看过这部片子,是自打大姐出嫁以后,为数不多阖家团圆的记忆。
现在张家栋的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可是在姐弟兄妹三人的心中,依旧有一种愿望,能替九泉之下的爸妈完成全家人到庐山走走看看的心愿。
那时候从青岛出发去江西,除了要频繁转车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火车。
并不比张家栋以前去广州拿货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少。
再加上庐山本身,在当时也只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在旅游业并不算发达的1982年,也没有直达的火车。
他们经历了1天1夜的火车旅途以后,还需要再经过长途大巴的中转。
虽然张家栋在济南买票的时候,特意花了大价钱找黄牛买了去江西的卧铺,漫长的旅途也依旧难熬。
然而即便是这样,自打出生就从来没有出过省的小妹,依旧是对沿途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对这一路的辛苦完全没有任何的埋怨。
等到他们姐弟兄妹三人好不容易到了庐山市了,已经是他们从青岛市出发的第三天到晌午了。
因为紧跟着就要爬山,张家栋害怕姐姐和妹妹太过于操劳,所以提议他们先在周围找个地方住下,吃些东西好好休息一下,等到第二天一早再出发。
80年代初,在国内旅游还是很不方便的。
因为在当时还实行单休,即便是国庆也没有现在的黄金周概念。
大部分人都很少出远门,离开本市就已经算是长途旅行了,更不要说像张家栋他们这样。跨省旅游了。
所以所谓的庐山风景区在当时也不过只是山脚下的一个小城镇,很多乡亲们自己家居住的房屋,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原貌。
镇上偶有几个小店,而至于国营的招待所,在当时想要住进去是需要介绍信的。
不过好在是因为电影《庐山恋》的热映,国家也于1982年把庐山定位成了国家级的旅游区,小城镇上面的居民也都纷纷开始有了一些靠山吃山,经营旅游生意的想法。
一些老乡们自己住的房子被改成了民宿,在当时可以招待一些像张家栋他们这样的外地旅客。
于是,张家栋他们刚到庐山脚下,先是选了一间环境还算不错的农家院安定了下来,张家栋就忙着和当地的居民们了解起了山上现在的情况。
80年代初的庐山,还没有什么索道,更高级的缆车自是不用提。
大部分游客们想要上山都得一早天不亮就出发,在山脚下准备好一天的吃喝,到了山上的各个景点,简单的停留一下,又得马不停蹄的往山下赶。
当时《庐山恋》拍摄的时候,虽然男女主角在山上偶遇的镜头并不多,可是因为要通过山路往上面运送各种拍摄的器材,拍摄团队竟然耗时两年才终于完成。
当然那个时候的电影制作,不管是从剧本还是拍摄流程上都非常讲究,导演组往往对每一个镜头都需要仔细斟酌,与未来的那种商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大片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次是张家栋时隔几十年后又一次与姐姐和妹妹再一次相聚,所以上山的过程虽然艰苦,感觉却和以前自己一个人的旅行大不相同。
琪琪还是第一次爬山,虽然庐山的主峰并不高,但是9月底正是庐山景区。景色最美的时候,有了张家栋的提前准备,他们出发的又早,所以天光大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顶峰。
整个登山的过程中,他们游览了三叠泉,到过了白鹿洞书院,更是在山顶俯瞰了整个庐山和鄱阳湖的壮丽美景。
《庐山恋》里出现的各个景点,他们也都大多专门儿去找过了,等到下午下山的时候,可以说是浑身的疲惫,又有满心的喜悦。
疲惫是因为一天的行程,对经过两三天奔波的他们来说的确是有些辛苦。
而喜悦的,则是姐弟兄妹三人,终于在一起替父母也完成了一个久未达成的心愿。
按照这一次的出行计划,游玩过了庐山以后,本来张家栋他们就应该乘上北上的列车准备返程了。
可是毕竟现在张家栋和以前那个在玻璃瓶厂里只拿死工资的卡车司可大不相同,兜里真的是有了钱了,好不容易带着姐姐和妹妹离开青岛离家这么远,无论如何也要让他们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体验一下本地人的生活再走。
而庐山东临鄱阳湖,9月份又正好是大闸蟹最为肥美的时候。
这一段儿时间,虽然说因为县里的批发市场经营的顺风顺水,琪琪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张家屯这一段儿时间也没少买些鱼虾好好犒劳他。
尤其是本钓鱼港打捞上来的海蟹,也正是油满膏黄最肥美的时候,张家栋更是为琪琪买了好几次,亲自蒸熟了带去爸妈家。
但是鄱阳湖特有的大闸蟹,却并不是他们这些北方人能够经常吃到的。
与青岛市本地人吃海鲜的那种豪爽不同,江西人品尝大闸蟹的鲜美就要斯文的多了。
虽然还不至于像苏杭那边,嗯连拆卸拆卸都需要有专门儿的工具,就是所谓的卸8件。江西本地人对大闸蟹的烹饪也不只是清蒸或是白灼这么简单。
普通人吃蟹需要搭配上等的米醋、生姜来驱寒,甚至要温一杯黄酒暖胃。
而早在80年代初,讲究的江西人就已经学了江浙那边,把蟹黄和蟹肉都拆出来制成一个个好看又好吃的蟹黄汤包了。
张家栋因为上一世经商疲于应酬的缘故,早早的就与这些颇含胆固醇的美食绝缘了。
然而才刚脱离苦日子的姐姐和妹妹,却似乎对这种肥腻的大闸蟹独有的香气格外欣赏。蒸好的大闸蟹一连吃了好几个,连这些蟹黄包也完全不顾淑女的形象,一口一个的直往自己嘴里送了。
张家栋对于姐妹两个这样的吃相,实在是有些想笑又不敢笑出来。
“琪琪,慢着点儿吃,咱们这儿有的是。”
张亚东一边说着,一边还贴心地替对方拨开了蟹壳,除掉了蟹心蟹腮,又帮妹妹沾好了蟹醋,这才将一只肥美的膏蟹送到了妹妹的碟子里。
要说起来,80年代初的大闸蟹还真是便宜,一只四五两重的母蟹,在国营的大酒楼里也不过是两三块钱。
像张家栋他们姐弟,兄妹三人这样,敞开了肚子吃,一顿饭也花不了几十块钱。
这要是在未来,几十块钱都不够买这么样的一只四五两重的螃蟹了,更不要说那些以次充好的商人。
随便把外省拉过来的河蟹,在鄱阳湖里涮一涮过了过水,就当成本地的螃蟹卖出高价。
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不便,但是也有各种好处。
真材实料就是其中最让张佳栋满意的部分,而这样的好处也不只局限于吃喝。
很快吃饱喝足的姐弟兄妹三人,在张家栋的带领下,在鄱阳湖边的小县城闲逛,很快就在平平无奇的地摊儿上又有了新发现…….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18980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18980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