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生根发芽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书七零,嫁糙汉老公吃公粮 御兽征途 剑道圣尊 我要炸掉霍格沃茨 丹帝重生:九天至尊路 每次写文都要换马甲 谍战,我这么多后台,怎么低调 四合院:从杀猪佬开始 侯门主母腰软难缠 反派穿书:女主听到心声都反了

庐山脚下的小县城历史悠久,尤其是鄱阳湖周围,也有像江南那样的水乡,其中不乏明清时候的大户。 经历过打土豪分地主家房产的特殊时期,也总会有一些留存下来的老物件儿,家里的房子重新翻盖派不上用场了,就被后辈儿孙们卖给了二手商贩,摆在地摊上贩卖。 张家栋之前,替刘婶儿他们老两口儿寻摸煤球炉子的时候,偶然间在二手地摊上买到的那一对儿海南黄花梨的床柜,多半也是这么来的。 80代初虽然已经有些人开始关注这些老器物了,尤其是当时的京圈玩主们,更是早早的就开始了收藏。 把这些老百姓们弃如敝履的旧家具、就文玩字画之类的以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收了,成为了自己的珍藏。 等到几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富裕起来了,再重新寻找这些明清家具中的精品,那可是要花大价钱的。 张家栋虽然不知道自己收来的那两个床柜,现在到底市值如何,不过若是放在90年代,可是能够轻松的替自己换来一整栋楼了。 这样的大漏并不是每天都能捡到的,张家栋也知道想要发财,还得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至少在改革开放之初,各种商品都极为紧缺的当下,一门心思的搞生产才是利国利民,为自己安身造福的最佳途径。 总想着靠囤积居奇,一夜暴富,张家栋总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穿越回来的目的。 然而现实却是,他就是踏踏实实地搞经营,命运却越是待他不薄。 即便是这一次,他只是带着姐姐和妹妹一起来庐山游玩,路过鄱阳湖旁边的古镇,随便在街上逛逛,也是让他在街边的地摊上发现了不少的惊喜。 “这位老乡,您这端砚牌不错啊?到底需要我什么价儿啊?” “师父,您这幅画到底能不能让我瞅瞅?” “哎呦这位大哥,您卖的这个笔玺看起来也有些年头儿了吧?” 张家栋每路过一个二手摊位,几乎都能从对方的小摊上发现一些品相不俗的老物件。 其中的圈椅还有方桌实在是因为体积太大,他们这一次来是坐的火车,那时候物流也不方便,根本就大部分青岛市只能忍痛割爱了。 还有助于那些张家栋能看上眼的小物件,他则是本着能收尽收的原则,只要价格合适,他便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几十块钱一件的比玺和砚台,在张家栋的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简直和白捡的一样。 然而看在对古玩毫不了解的姐姐和妹妹的眼里,却以为张家栋是在毫无节制的乱花钱了。 “大哥,咱们大老远的来庐山旅游,你买这么多的东西回去,路上还要坐车,咱们也不好带呀?” 对于哥哥的选择,琪琪作为妹妹毕竟是不能那么直接干涉的。 所以劝起对方来,也以不好乘车作为理由,希望张家栋能够自己掂量一下。 不过作为大姐,教训你弟弟来就没有那么遮遮掩掩的了。 “佳栋啊,姐知道你最近搞合作社也赚了点儿钱。可是也架不住你这么瞎花呀?这么多的瓶瓶罐罐儿的嗯也不能当饭吃,一个就要好几十块。你买这么多干吗呀?” 然而对于姐姐和妹妹的质疑,张家栋却似乎有些固执。 “姐,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考虑到姐姐和妹妹的感受,他还是只拿了两件明清时候的字画,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条古街。 要说起来那个时候的乡下可真是好地方,对于看得懂古玩同时又能知道这些东西在未来价值的高手来说,这里无疑是捡钱的天堂了。 张家栋这次一共花了不到三四百块,就买了许多件文玩和古画。 这要是放在未来,升值空间可不止成千上万倍。 于是等到他离开的时候,反而是开始有些可惜之前在街上看到的那些雕工精美,木料非常讲究的大件家具了。 “等到我赚了钱去市里买了房子,你认为趁着大家还不识货,把新家里全都摆满……” 张家栋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这才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跟着姐姐妹妹往长途汽车站走去。 回去路程也是同样的奔波,张家栋又带了这么多的东西,一路上可是吃了不少的苦。 等到他们再返回青岛市的时候,到了自家所在的小县城,也已经是一周以后的事情了。 告别了姐姐,张家栋把妹妹送回了家,和妹妹合计起了过阵子去首都报道时,该带的东西。 那时候去首都上学,照样是要坐很久的火车。 不可能像未来那样,从首都到青岛市的高铁只需要几个小时,当天就能打个来回。 妹妹这次走肯定是要等到再放假的时候才能回来了,也许再见面就是春节。 所以过冬的衣服还有床上铺盖的被褥,他都需要提前为妹妹准备好。 想到这里,作为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厂长,张家栋突然就觉得似乎应该让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提前准备一下过冬的寒服了。 不为别的,只因为琪琪走之前,能亲自为他赶制一件保暖的冬衣。 然而在当时,大家最常见的冬衣还是以棉服为主,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肯定对军绿色的棉大衣并不陌生。 这种随处可见的民大衣虽然厚重,保暖性却非常不错。 主要因为用料扎实,款式虽然旧了点,却非常耐穿。 只是到了80年代以后,大家的生活条件开始变好了,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才逐渐出现了一些颜色不同的棉衣。 然而这一次张家栋想为妹妹做的,却并不只是随便改换个颜色的普通棉衣。 鲁省一直都是咱们国家的战略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尤其是农产品和规模化的养殖方面,在日后更是有非常大的优势。 1982年刚刚经历过包产到户,张家栋知道这样的趋势到来已经不远。 未来的卤省鸡鸭鹅的产量巨大,尤其是家鸭的养殖,除了鸭肉可以用来使用以外,鸭绒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那个时候的北方还很寒冷,出行又没有车,大家一到了冬天都里三层外三层的穿。 秋衣秋裤,棉衣,棉裤,即便是这样还不保暖。 可是当时的国外,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欧洲,因为本身棉花的产量有限,许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羽绒服。 除了有更好的保暖效果以外,穿在身上也极为轻薄。 而在80年代初期,咱们国内的鸭绒产业却连雏形都还没有。 那时候大家养鸭还只是为了食用,好端端的羽毛和羽绒,因为没有生产渠道全都被浪费了。 张家栋作为一个过来人,知道未来的鲁省是鸭绒产业的冠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打算借着这次送我妹妹去首都的机会,借助合作社服装店的销路,顺便把羽绒服这个产业,从90年代早期提前10年带到现在的鲁省。 在他们这个小县城发芽生根…….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18980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189803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