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鸭贩子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人家鉴宝你鉴墓,可太刑了 诸天洪荒录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空间通末世:我囤亿万物资养兵王 人在海贼,却给了死神面板 从游戏测试开始 都市至尊魔医 本座这一生,如履薄冰 昨日天河 于我无益

不管是在80年代初还是未来的几十年后,鸭子这种食材在北方一直都不是主流。 除了北方的水系较少,冬天水面还会上冻,能够饲养这些水禽这环境实在是条件有限,商业化大规模养殖之前的饲养规模并不多以外。 鸭子本身特有的鱼腥味儿,也成为了当时北方人普遍不喜欢这种食材的原因。 不像是南方盐水鸭、卤鸭,姜母鸭这样,有好多烹制鸭肉的方法。 鸭肉没有鸡肉好吃,是当时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的共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在北方都不吃鸭子,正相反,有一道名菜在北方诞生就是以鸭子作为主要食材,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那就是烤鸭,尤其是当时的北京烤鸭,经常作为国宴来招待外宾,几乎在北方家喻户晓。 只不过那时候普通人要是想吃上一我家也还是十分困难的,首先1982年思宁的餐馆儿还寥寥无几。 大部分国营的饭店,除非有名的大饭馆儿有条件自制烤炉,还得拥有经验丰富的厨师,才能烤制这样的鸭子以外,小一些的国营饭店还都是以炒菜为主,根本没有推出烤鸭的条件。 而且那个时候,虽然普通人下馆子吃炒菜甚至是吃海鲜都不算太贵,烤鸭却是绝绝对对的高档菜,一只整鸭动辄就要十几块钱,几乎比当时的一瓶茅台酒都要贵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时候想要去国营大饭店吃烤鸭的顾客们虽然趋之若鹜,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即便是国营饭店中也是供不应求。 只有当时办婚宴的时候,大家在国营饭店里包桌儿提前预定才能吃到。 刘舍的老伴儿老徐头儿之所以能够掌握这门儿制作烤鸭的技术,还是多亏了当时他在县里面到国营饭店当大厨的经历。 那时候能在国营饭店里当厨子可不容易。除了要有相应的手艺还得考证,评职称。 80年代初学厨师也没有相应的学校,都是学徒制。 徒弟跟着师傅学厨一下就是好几年,师傅也是手把手的教,老徐头当时年轻的时候,运气就非常不错。 不光是跟随了当时有名的鲁菜大师,学习了各种炒制鲁菜的手艺。还在工作以后偶然中,学会了这个烤鸭的技法。 并且在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们相继退休以后成为了主厨,亲自操作了烤炉很多年。 所以制作烤鸭的手艺自然是炉火纯青了,对于火候和口味的把握当然也是不用说。 自打老两口儿在农贸市场里开了这炒菜摊儿以后,生意就越来越好。 日常来他们这里买炒菜的顾客们也越来越多,老两口儿白天忙完了以后,好还要在夜市里打理他们的大排档,说实话,也的确是有些精精力不足了。 再加上老徐头本身腿脚就不好,农贸市场里的炒菜摊儿所带来的收益,跟晚上正儿八经的大排档完全不能相比。 心疼老伴儿的刘婶儿便和对方商量,要不白天农贸市场里的炒菜摊儿就不做了,只在晚上出摊儿,好好儿经营他们的大排档。 可是毕竟这农贸市场的炒菜当时是张家栋专门儿给老两口儿找的活儿,真要让他们现在就这么不做了,刘顺他们老两口儿难免也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于是他们老两口儿私底下一商量,最后还是决定这炒菜摊儿不管是为了张家栋当初的好心,还是为了方便农贸市场周围的街里街坊们,他们都不能放下。 只不过再让他们老两口儿这样,从早晨天不亮开始就准备食材,然后早早的就就带着这清洗好的食材来到炒菜,从早吵到晚,他们老两口儿也是真的扛不住了。 老两口不得已,既然两头儿都放不下,最后也只得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白天在农贸市场里卖烤鸭,只在晚上的时候卖炒菜。 毕竟制作烤鸭的工艺虽然复杂,可是一旦是考成了那就是成品,不管老两口儿他们谁在,都能张罗着卖。 原本在国营大饭店里边儿要卖到十几块钱的一只烤鸭,老两口儿只卖七八块。 刨去成本,一只鸭子他们少说也能净赚两三块钱。 当时用来烤鸭的炉子是老徐头儿专门儿找朋友,用一口大水缸改的。 一次烤个三五只鸭子根本就不成问题,而且以老徐头儿的手艺,这些鸭子根本就不够卖的。 按照一天烤三炉子来算,他们老两口光这一项一天就能净赚二三十块。 比以前干炒菜的时候,利润还多,活儿却轻松了不少。 就这样,老两口改变了经营的思路,才刚开业第一天,刚烤出来的鸭子就卖爆了。 在他们的农贸市场里又排起了长队,但还是尝过老两口手艺的也都是常客,大伙儿全都对这烤鸭的味道赞不绝口,又吃多了当时在国营饭店里的味道。 老两口儿忙的乐不可支,就这样还阴差阳错的帮了张家栋他们服装厂的忙。 等到张家栋把那袋子鸭毛带走了,老两口儿没多会儿就把带来的所有烤鸭全都卖完了,正纳闷儿张家栋他费这么大的劲,找来这些鸭毛有什么用呢,张家栋便兴冲冲地从服装作坊那边儿赶了回来。 一见到老两口的面儿,便毫不遮着掩着,直接向老两口询问道。 “刘婶儿、徐叔,你们老两口儿今天的生意不错吧?!我看之前门口都排了这么长的队!” “佳栋啊,你可算是回来了!哎呀,本来我们老两口儿还寻思着,这卖不完的鸭子给你留一只尝尝呢。嗯可是没成想,没一会儿就让大伙儿都给抢光了。” “就是啊,你要是当时别走就好了。我们老两口儿要是知道你一会儿还回来的话,说什么也得给你专门儿留一只尝尝鲜。” 刘婶儿和徐叔一边儿说着,脸上也有些不太好意思。 不过张家栋却似乎他不在意这些,有上辈子的经商经历,啥好东西都没有吃过? 既然跟刘婶儿和老徐头儿他们老两口这么熟了,张家栋也没有多啰嗦什么,直接开门见山地并直接向他们询问起用来制作烤鸭的白羽鸭的情况来。 “刘婶儿、徐叔,咱们街里街坊的不用这么客气,我过来找你们也不是为了吃鸭子的。是专门来跟徐叔请教,你们用来制作烤鸭的这些糊鸭到底是从哪儿买来的?” 张家栋问话的时候一脸的真诚,老两口儿见他这么着急,一准是知道他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便也没有再强求。 相互对视了一眼,就我老徐头儿开口,一五一十地说道。 “原来你是问这些鸭子啊?以前我还没退休的时候,不是在咱们县里面的国营饭店里面干过吗?之前给我们国营饭店送鸭子的有一个姓杜的年轻人,年纪跟王宝光差不多。当时他们送来的鸭子又大又肥,又是最好的胡鸭。一来二去我们就认识了。” 老徐头儿回忆着以前他在国营大饭店里当主厨的日子,脸上的表情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些对当年的感慨。 “这不是后来我因为腿脚不好退休了嘛,和对方好多年都没有什么联系了。这一次想着做烤鸭,没想到他还在给咱们县里的国营饭店供货,这不就直接联系上了吗……” 听到这儿张家栋才明白了这些胡鸭的来历。 在心里盘算着按照国营饭店和他们老两口儿这烤鸭摊儿每天的销量,少说一天也能卖出去三五十只鸭子,那一个月算下来可是上千只。 这么大的销路,没有点规模的供应商可是接不下来的。 再加上对方卖的是胡鸭,并不是当时周围10里八村乡亲们平时在家里面养殖的麻鸭。 张家栋猜想这个姓杜的年轻人,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门道, “徐叔,那个姓杜的年轻人,你了解不?他的鸭子是哪儿来的?” 根据张家栋这一段儿时间的调查,同时还有通过大姐那边的走访,知道他们县城周围的农村,根本没有成规模的养鸭大户。 一个月上千只的产量,又是胡鸭,那个姓杜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搞来的,就成了张家栋心里最大的疑问。 “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不过以前他既然能卖到国营饭店去,鸭子的来路肯定是没问题的。我猜应该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吧?” 老徐头毕竟以前是在国营饭店里面当厨师的,即便是对这些胡鸭的产地并没有什么了解,也明白给国营饭店供货,鸭子来路不清楚,可是完全不行的。 而且显然他也知道,这些用来做烤鸭的胡鸭,并不是他们本地产的,而应该是从南方的某些地方运过来的。 可是鸭子本身毕竟是活物,每个月1000多支的量,在当时也不少了。 普通人在当时又不能买车,就连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这辆东风140,还都是找县里特批的。 如此数量的胡鸭,钥匙全都从南方来,对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运到他们青岛市的这个小县城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不管张家栋的心里边儿有多少个疑问,对方手里有他最需要的胡鸭,准确的说,是有这些胡鸭身上的羽毛才是最重要的。 一件羽绒服大概需要十几二十只胡鸭身上的羽绒才能制成,虽然按照老徐头儿的说法,对方同时给国营饭店还有他们在农贸市场的摊位供货,每天也就是三五十只的样子,也做不了几件羽绒服,对他们日后服装厂量产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可是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也是聊胜于无的,而至于量产的问题,张家栋相信如果能从这个姓杜年轻人口中得知对方进货的来源,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把一切都想清楚了以后,张家栋有立马问道。 “徐叔,既然你跟这个姓杜的年轻人关系这么好,都是老相识了,我托你帮我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行不行?” 听到张家栋的话,老徐头一开始还有些意外。 不过一想到他们服装厂现在需要的正是这些胡鸭身上的鸭毛,稍微沉吟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成啊,佳栋,我以前在国营饭店的时候,对这个姓杜的年轻人也算是没少照顾,既然你这次有需要找他帮忙的事儿,那我觉得我听你说话应该也不算什么。” 得到了老徐头儿的应允,张家栋这才笑了起来。 “成啊,徐叔,那您到时候约个时间,方便的时候让我们两个人见一面。” “嗨,这还哪用约啊?之前我就跟他说好了,他每天都要来咱们这儿送鸭子。明天一大早,等他来的时候你也一起过来就是了。” 张家栋一天更高兴了,既然老徐头跟对方早有约定,等对方明天来送货的时候,自己当面儿问问对方,一切不就全都知道了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2359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23598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