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花小钱办大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官志 说好的练武,你练出了天罡法相? 青山寻梦 群星的观察者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重生啊! 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余年周婉 年代换亲,甩不孕渣夫后一胎三宝 重生九零:我是来卷死你们的! 我是全能大明星
面对张家栋的提问,琪琪回答则显得有些支支吾吾的。
“哥,你给我的那件羽绒服还有羊绒衫实在是太厚了。现在这个天气穿,我觉得还是有点儿太早了……”
张家栋看着自己的妹妹刚出了教室,就已经冻得有一些发白的嘴唇,还有身上那件单薄的旧棉衣,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对方这是在撒谎。
“琪琪,你忘了我临走前特意嘱咐你的话了吗?你现在一个人到首都来读书,举目维亲,周围也没有一个能照顾你的人。这么冷的天儿你吃不好,穿不暖的。我怎么能够放心呢?”
张家栋一边说着一边心疼妹妹地直接把自己身上穿着羽绒服脱了下来,细心的披在了对方的身上。
见到自己的哥哥在这么大冷的天里只穿着一件羊绒衫,却把最保暖的羽绒服给了自己。
张家栋的妹妹还有些心疼对方,执拗的想把衣服还回去,却被张家栋直接制止了。
“咱们家爸妈虽然已经不在了,我就是咱们家里边的天。你是咱们张家最小的,大姐和我肯定不能让你就这么在这大冷的天儿挨冻。你要是真为你哥我着想,就不要再像以前那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了。
咱们家现在什么都不缺,要钱你哥我随时都能给你。再者说了,这些羽绒服和羊毛衫,本来就是你跟我合作社服装厂自己生产。你别看在外面卖的价格那么贵,可是真要到你哥我这儿,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根本就值不了几个钱的衣服罢了。”
张家栋说的也是实话,毕竟以他们现在合作社服装厂的产量,每天所生产的夏朵牌羽绒服至少也有成百上千件。
此前每一件羽绒服出厂的售价,动辄都要一百多块,可真要是说起来制作这些羽绒服的成本,张家栋虽然没有核算过,其实还真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高。
原本他们合作社生产羽绒服的面料,就是由他们县里面纺织厂提供的。
按照曹县长的吩咐,因为要考虑到要照顾他们合作社的缘故,促进他们县里面服装产业发展的原因。
给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价格就非常便宜,平均到每件羽绒服所使用的面料成本,最多也不过十几块钱一件。
剩下的那些拉索松紧带儿,抽绳之类的配件,就更不用说了。平均每一件羽绒服也大概只需要五六块钱。
而其中对羽绒服保暖至关重要的鸭绒或者鹅绒,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通过合作社与县城周围10里八村乡亲们的长期合作,养殖户们现在加入他们合作社搞联合养殖的意愿越来越高。
随着这些养殖户们饲养的胡鸭还有大白鹅越来越多,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搞生产所需要的羽绒,已经几乎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了。
在成本上更是建立了进一步的优势,每一件羽绒服需要的鸭绒和鹅绒,大概十几只鸭子或七八只大鹅就完全足够了。
在1982年,即便是一只活鸭,从佳能的手里边的收购价格也不过是六七块钱。
张家栋他们的合作社本来就有屠宰场,此前与济南那边的熟食工厂合作,把他们合作社屠宰场收购的那些胡鸭还有大鹅冷冻,早就已经卖到全国了。
这些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要的鸭毛或者是鹅毛,对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来说,几乎就相当于是副产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即便是直接从外地采购的那些鸭毛或者是鹅毛,通过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女工们进行手动的筛选,生产出来的鸭绒或者是鹅绒,价格也非常低廉。
折合到每件羽绒服也几乎不过是二三十块,可以说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的夏朵羽绒服,几乎七成以上全都是利润。
如此暴利的服装款式也难怪会被上海服装厂盯上,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张家栋来说都已经是后话了。
如今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妹妹的保暖问题。
以前是家里面穷,实在舍不得穿,现在可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自打他们投资社服装厂的生意好起来了,厂里面的收入日渐增加,张家栋的作为除了县里面在他们合作社占股最大的股东。
每个月拿到手的钱,少说也有几万块。
咱那个普通职工的工资只有不不过三四十块钱的特殊年代,他这样的收入已经是妥妥地一脚迈入富人阶层了。
虽然与当时的港商还有台商并不曾相比,可是在当时的大陆,也几乎是属于收入最高的那一小撮人群了。
只不过现在环境实在是非常特殊,张家栋毕竟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没有必要跟妹妹说这些罢了。
自己刚才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琪琪就算是为了自己着想,不让他在这大冷的天儿冻到,也只能妥协。
被迫先暂时放下了此前把张佳栋送他的那件羽绒服,还有羊毛衫留起来穿的想法。
盲目的直接就带着张家栋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换回了张家栋送给他的那件红色的羽绒服。
不得不说大红颜色在冰天雪地中的确是格外显眼,就像是一朵耀眼的火焰,无时不刻的衬托出了张家栋妹妹少女年轻的活力。
直到张对方将张家栋此前借给他的那件羽绒服还给张家栋的时候,张家栋这才回过了神儿来,忍不住对自己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那件羽绒服,穿在妹妹身上的效果连连感慨。
“真是没想到啊,这件羽绒服就像是给你专门儿定做的似的,穿起来这么合身,颜色也合适!”
琪琪可是好久没有被自己的哥哥这么夸了,勤俭之余又有些心疼他的大哥。
一想到对方坐了这么久的火车,不远千里专门儿到首都来看他,琪琪也有些担心的问道。
“哥?你从青岛那边来找我,从昨天就已经出发了吧?这一路上你在车上有没有吃些什么?”
对自己的妹妹这么一问,张家栋这想起来,他这一次是买的卧铺票,在火车上睡了一路。
除了当时刚离开家的时候,被隔壁的刘婶儿给抓住,硬让他吃了一碗对方亲手包的馄饨以外,还真就是没吃什么。
“你还真别说,被你这么一问啊,我还真是有点儿饿了……”
听到自己的大哥说饿了,张家栋妹妹是当仁不让,直接拉过了对方的手就往学校里食堂走。
那时候,首都医学院的食堂除了专门儿供应他们学校里的这些学生们的饮食以外,还专门儿有在校的职工家属窗口。
所以像张家栋这样,以看望妹妹为由,到他们大学的食堂里蹭饭吃,其实也非常平常。
再加上本来张家栋这一次来首都看望妹妹,除了要解决他们合作社服装厂下顿龙服这个品牌推广的事儿。
更重要的就要实地考察一自己妹妹在首都的医学院的生活情况。
毕竟对方这一次离开家以后,就要在人生地不熟的首都生活了6年之久。
陈家栋作为琪琪在这个世界上唯二的亲人,怎么可能不担心?
就这样张家栋被妹妹生拉硬拽着,终于来到了他们首都医学院的食堂。
张家栋的妹妹也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粮票,和为数不多的零钱,来到了平时自己根本就舍不得光顾了肉菜窗口。
特意为张家栋选了两道硬菜,一碗红烧肉,还有一份土豆炖土鸡。
都是张家栋以前在青岛的时候,就最喜欢吃的菜。
那时候外地的学生来首都上学,不管是打菜,买饭都需要全国的粮票。
张佳栋当时在妹妹离开青岛以前,就特意把他们家里面的粮票,全都找王宝王,在市场上换成了全国的粮票和肉票。
要说起来这样的事情对于王宝光这种老油条来说,实在是得心应手。
琴岛他们本地小县城的粮票和肉票,想要兑换成全国粮票和肉票的时候,按常理说多少是都得吃点儿亏的。
在当时普遍的兑换比例,是10斤换9斤。
大概意思就是在本地能买十斤粮食的配额,如果是换做全国性的,就几乎只能换到原来的九成了。
可是王宝光经过交换,对给张家栋的比例却不是这么算的。
10斤的本地粮票交过去,换回来的全国粮票却差不多有9斤半。
等到张家栋不解地向对方询问的时候,王宝光所给出来的理由却是,自己刚好碰到了熟人,自然对方给自己的价格也就比市面上大家约定俗成的比例要划算的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其实也非常常见。
以至于张家栋经常会为自己当初拉王宝光入伙,而感觉到欣慰。
各行各业的人,无论什么品德,什么品性,多物为己所用。
这样的用人原则,才能叫张佳栋他们的合作社做大做强。
不知不觉中,张家栋正一边想着,琪琪也把自己手上的饭菜全都端上了桌。
看着对方似乎是特意因为自己才奢侈了一把,专门点的那两份肉菜直接摆到了自己的面前,张家乐却不由得有些苦笑。
“琪琪,你平时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是怎么吃饭的?我估计肯定不会是像现在这样,全都是大鱼大肉的荤菜吧?”
“哥?我自己在学校里平时吃也挺好的,你根本就不用担心我……”
以张家栋对自己妹妹的了解怎么能听出来,他说的这是假话?
看着自己妹妹刚离开家里不久,就又变得有些蜡黄的面色,大家怎么也不由得又有些开始心疼起自己的妹妹来了。
“琪琪,以咱家现在的情况,其实就算是每顿都这么吃,也根本就吃不穷你哥。”
看到一边说着一边直接从自己的口袋里,被我掏出来了一叠厚厚的两片和大团结,硬要塞给自己的妹妹。
“哥?上一次你给我的那么多的粮票和钱,我都还没有花多少呢,你怎么现在又要给我钱啊?”
结果,懂事儿的琪琪却说什么也不肯要。
“给你的你就拿着,非要跟我这么扭着干么?”
张家栋故作严肃的直接把那叠粮票和钱都对硬塞到了自己的妹妹的手里,这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
“你告诉我现在合作社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这次来首都就是为了寻找推广的机会。这些钱,对于现在的咱们家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次张家栋来到首都,原本并没有想长久留下来的打算。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妹妹要在首都读6年的大学,这么久的时间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要整整经历咱们国内的一个时代了。
张家栋也不免动了在首都买房子的打算。
毕竟不管是作为一个企业家,还是现在他们张家的顶梁柱。
他作为一个已经经历过几十年后房地产腾飞的过来人,都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不过妹妹的话很快又把张家栋拉回到了现实,对于张家栋这一次来首都的目的,他妹妹似乎也有一些的疑虑。
“哥,之前你说你这一次来首都除了来看我,还有专门儿推广一下你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这个羽绒服。可是咱们家只是普通老百姓,在首都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能帮到你啊?”
琪琪对于张家口的担心也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不管是在1982年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整个首都都是卧虎藏龙。
许多人看似普通,身份非常不简单。
像张佳栋这样的普通人,想要两眼一抹黑的带着一个县里面的服装品牌,闯进首都的市场,那可是非常不简单。
可是这样的问题怎么能难道张家栋这个过来人呢?以他对当时首都各大媒体的了解,在他的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一个花小钱办大事儿的主意…….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2410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24106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