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小王爷就不能受苦

第四百九十七章 小王爷就不能受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高手下山:徒弟太强悍,美女师父吃不消 鹰酱别怕,这只是一柄手枪! 我的人设大有问题 少夫人算命一流,疯批顾爷拿命宠 炮灰姐妹对照组?看我癫飞全豪门 楚阳林清雪 玄幻:无敌从圣子后宫开始 让你送外卖,你第一单送地府? 剑来:大剑仙从截胡骊珠洞天机缘开始 穿成反派老婆剑后

北平。 北平第一高楼被取代,由合记牵头,二十余家商行合资,中华重工工程部承建。 整整十三层高的大厦,加上水塔与钟塔的高度,高达十五丈有余,成为北平的最高建筑。 坐落于北平城的东城新区,人们都被这所新大厦所惊叹。 取名为合记大厦。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楼顶对外开放,只需要购买楼票,就可以去合记大厦的楼顶参观。 当然。 门票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爬楼梯,一种是乘坐蒸汽机上下梯,两种门票的价格差别不小。 虽然如此,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每日去合记大厦楼顶参观的市民们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了北平的一景。 而不久后。 合记商行更是把楼顶承包了出去,有一名商人在楼顶开了一家酒楼。 夜晚也是如此。 楼顶被装饰的富丽堂皇,人们在半空中俯瞰北平城的夜景,如此的消费价格也不菲。 三月。 白日里的北平城,绝大多数人已经懂得不占用公车的铁轨,人们在马路上自觉地靠右。 中间的通道就是公车的铁轨。 张薄很早就到了自己的大掌柜公房,案台上是合记开发综合集团各项目部的报表。 “塞南项目部目前十一处矿区,仍然有两处矿区的生产量没有达到预期,另外焦炭行会派人来审问过合记当下的生产情况?” 听着文书的回报,张薄敏锐的抬起头。 “焦炭行会怎么突然关心起合记的产量?” “可能是担心我们无法满足上一季度承包的生产任务吧。”文书迟疑道。 张薄摇了摇头。 “合记的生产力是稳步增长,众所周知的事情,焦炭行会没道理,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张薄冷静的说道,“你们要多打听下。” “是。” “还有去年从毕业生挖来的几名培训干部,在我们合记实习的如何?” “这些学生虽然有些轻浮,但是视野开拓,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优秀。” 张薄点点头。 为了挖取学校的毕业生,他甚至亲自去诱惑过。 别看张薄天天批评中华重工,其实张薄最在乎小王爷平时的讲话。 他本人可就是中华重工培养出来的人才。 对于小王爷的理论,如何会不看重。 “小王爷说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学校永远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想要和中华重工竞争,光靠争夺市场的手腕不行,还需要与中华重工抢夺毕业生。” 张薄强调。 文书记下了张薄的话。 “只是每年的毕业生们,最喜欢去的是军队和各单位,然后是中华重工,至于我们民间商行,哪怕开价比中华重工要高,但还是吸引不了人。” 文书无奈的说道。 张薄想了想,说道:“总有人不满足于按部就班,我相信民间商行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会逐年升高,目前的阶段,我们需要提前布局,尽早的参加人才争夺的这场无形大战中。” 文书不懂张薄为何重视毕业生。 张薄看到了文书有些迟疑,解释道:“中华重工哪怕制度僵硬,但只要有大量的人才加入,那么中华重工就立于不败之地。” “我从来不怀疑小王爷的讲话,小王爷说人才是根本,那么我们合记就要抢夺人才。” “明白了。” 文书用力点点头。 不久。 合记终于明白了焦炭行的深意。 根据焦炭行组织的交流会,透漏下一季向煤炭行业下达的订单量,竟然会增加五成。 北平的商行们坐不住了。 吃不下的,就只能看着别人扩张。 谁都想要扩大自己的产能,从焦炭行手中,竞争下更多的采购订单。 这些都是商行的利润。 “王爷封为太子。” “小王爷封为皇太孙。” 当北平各大报纸的头条,向北平的百姓们告知,燕王父子在京城进行过了祭典,由圣人下旨昭告天下。 整个北平都不轰动了起来。 虽然人们都知道,可事实发生了,人们心里才落地。 焦炭行突然采购订单激增,人们也明白了原因。 此时。 三月的北平,不只是工厂机器不停地转,军户和民户们也劳作了起来。 大片井区。 一名老汉使用七脚耧车,才播种了几步路就停下来。 他的身后跟着家里的小子们。 “要时不时的检查,特别是耧腿,安装的不好,种子漏不下来,播种不均匀,这个耧就废了。” 老汉说道。 他的大儿子小儿子在别处的田地,他带着几名孙子。 耧车的原理很简单,使用的原理也很简单,属于一目了然,少年们都看的明白。 和最初的三脚耧车不同。 最新一代的七脚耧车,耧铧部件已经替代成了精铁,十分的锋利和坚固,深深的插入泥土中。 老汉检查没有问题,这才放心的喊着口令。 两头老黄牛被“二牛抬杠”固定在一个水平,听到身后主人的吆喝,忠厚的走起来。 不是什么牛都可以当耕牛的。 “前仓这里放种子。” “后仓控制下种。” 同样。 老汉教着他的孙辈们。 这些少年们长大后,将会成为优秀的继承者。 “你们看看挡板的位置,这个宽度最合适,大了种子下的太快,小了种子又下的太慢。” “还有这个耧蛋。” 老汉指着七脚耧车后仓与耧脚的连接处,悬挂的圆圆的一块圆球,正在不停的摇摆。 “耧车前进的时候,你们要记得留意这耧蛋。” “耧蛋不停的摇晃,就能均匀的分拨种子。” 老汉现场教学。 孩子们不敢不听,否则回家要挨打。 少年们总归是喜欢闹的,吵着要从祖父手中接过耧车,老汉骂归骂,但还是把宝贵的耧车交给了孙儿们。 几个半大小子差点把耧车拆了,气的老汉在一旁大骂。 农村的孩子习惯了要干活。 少年人的天性很快被压下下来。 祖孙五人。 在老汉的带领下,总算是顺利的完成了农活。 几名孩子轮流去田埂上照看小弟弟和小妹妹,树荫下还有两个摇篮。 他们虽然不是一个爹妈生的。 但是他们有一个祖父。 中午。 两名妇孺端着篮子,送来了饭食,以及带来的水壶,重新往茶缸里灌满了茶水。 老汉在田埂上吆喝一声。 不久从别处赶来了两个汉子。 树荫下。 一大家子人吃着中午的午饭,吃完了饭,他们也不回家,就在树荫下眯一会。 孩子们不愿意睡觉,早就跑的不见了踪影。 两名媳妇抱着婴儿转过身哺乳,边说着悄悄话。 老汉走到远处,不知不觉来到了高处的水渠。 一望无际的平原。 微风拂动。 老汉坐在水渠上,望着天际,露出浑浊的眼神,双手搭在膝盖上。 老汉的双手满是茧。 有农具磨出来的,还有兵器磨出来的,老汉可以分出来。 “爹!” “爹!” 远处传来了叫喊声。 原来是睡了一觉醒来,发现爹不见了的汉子们,急忙到处找人。 老汉从梦中惊醒。 他做了一个梦咧。 梦里见到了祖父,见到了父亲。 老汉得意的告诉祖父和父亲,自己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 闺女都嫁人了。 小儿子去当兵,大儿子和二儿子留在家里种地,除了小儿子还没娶上媳妇,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娶了媳妇。 他的孙子孙女已经有了七个,加上外孙和外孙女那就有十几个了,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们家有一百亩田。 起了新楼房。 他还想好了。 一家人辛苦几年,然后再去贷款,他要为老大老二老三各修一套楼房。 就在他们新家的周围。 父亲和祖父被惊呆了。 祖父和父亲再也不会被饿死了。 以后他年年都为他们烧许多纸钱。 祖父和父亲都夸他有出息。 老汉被远处的叫声惊醒,嘴角还留着微笑,连忙擦了把口水,起身回去。 随圣人打仗。 他这辈子不亏。 有了小王爷。 他这辈子没有遗憾。 …… 过了几日。 片井长终于喊去各家的当家人去开会。 “这是新一套的课本,家家孩子都要去认字啊。” 社学并没有取消。 十片为一区。 每区都要有学房,学房很简单,每家军户的孩子都要认得字,懂算数,学历史。 一区就是八十户,总有不少人认得字的。 实在不行还有片井长。 农闲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去读书。 课本是免费的,由都司衙门发给各地的卫司衙门,然后片井长去卫司衙门带回自己的片井。 “不知不觉小王爷离开北平快两个月了。” “王爷离开北平都两年了呢。” “也不知道小王爷在南边过得好不好。”一名军户露出了担心。 “在北平是王爷说的算,王爷对小王爷可好了,小王爷从小就活的顺风顺水,真担心他在南方受委屈。” “不打不成器,不磨不成钢。” “放屁。” “小王爷就不能受苦。” “对。” “小王爷要是在南方过得不好,就该回来,在北平,谁都不敢让小王爷受委屈咧。” 老汉宠溺的说道。 他对自己的孙子都没有这么好过。 虽然他并没有见过小王爷。 真希望这辈子死之前,能当面见小王爷一面,老汉觉得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哪怕是在地下见到祖父和父亲,他也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光宗耀祖。 唯独没能见到小王爷。 这孩子太好了。 他把我们军户当亲人咧。 军户可不能委屈了小王爷,那是没有良心,要遭天打五雷轰的,老汉憨厚的想到。 片井长家的大堂。 香案上除了供奉祖宗,墙壁上还挂了燕子图。 去年年关,片井长进城买年货,买的最新的图画。 燕子边用了金色。 煤油灯光下闪闪发光。 感谢书友小丑和小丑女的打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952/105725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952/105725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