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秋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成王爷的心尖宠 皇子入赘蛮族三年,我携女帝踏平京都 末世纳米王 全民觉醒:战力千万亿锤爆诸天 从遮天开始的逆回十六夜 无法无天 这超能力不靠谱 惊世毒妃 零时之启 我一个法医下班后做法事很合理吧

第二天,到了地里,中云在地头的几棵苞米杆上掰下苞米棒子扔在垄沟里,告诉大家,掰下来的苞米扔在垄沟里,苞米杆以后他再来割。 中云把木板车支平,然后告诉大家,掰完一垅,再捡到土篮子里运到地头。 中云则是边掰边放在土篮子里,装满了就送到地头,直接放到平板车上。 中云看到妹妹吃力地掰着苞米,就不让她掰了,告诉她把垄沟里的苞米装进土篮子里就行了。 中云眼快手脚快,力气足,从地的一头轻松地边走边掰扔在垄沟里,一会儿就到了堆放苞米的地头,40米长的一条垅就掰完了。 吃青苞米的时候掰掉了几十穗,剩下的都已经变成老苞米了。以中云的速度,加上爸爸、妈妈帮忙,半小时就都掰完了。大家开始捡苞米运到地头装车。等到全部运到地头,苞米堆了一大堆,足有一千多穗。苞米棒子个个有一尺长,沉甸甸的。 有六队的社员路过,看到这么大的苞米,拿起来剥掉外皮,金黄色的苞米粒像马牙一般整齐排列。 他们摇着头说:“城里人有文化,种苞米都长得这么大。” 中云心里明白,这些苞米是被紫晶能量滋养长大的,当然不一般。 苞米足足装了三车才运完。 刚刚中午,活就干完了。 下午,中云去了韩华家的地,看到他们一家只有韩叔在挖土豆,韩华和小红、小青坐在地上喝水呢,赵姨在家没来。 中云说:“我来了,一会儿你们就捡土豆吧。” 说着,拉开架势从地的一端用镐头刨起来,他是连秧一起刨的,秧放到一侧,土豆在另一侧。韩华家的土豆个头只有中云家的三分之一大小,种植面积也少。中云干的飞快。 在中云的带动下,韩华和妹妹们也都开始捡土豆装筐,吃力地往地头运。韩叔见状,将四只土篮子间隔放到一条垅里,告诉孩子们只把土豆装篮子里就行,他两手各提一个,把土豆运到地头。 中云很快就把所有的土豆都起出来了。发现他们没推车来,就下山到李队长家借车又回来了。 全部土豆一辆车就装完了。中云拉着车,韩华拖着腿,疲倦地跟在后面往家走。 回到韩华家,土豆全都铺在了院子里,总量明显比中云家的少很多。中云妈妈说,明年你们别种土豆了,中云种的足够我们两家吃一冬天了。 晚饭两个妈妈决定压冷面。和好面,大锅灶烧开水,将冷面机架在灶上,面团放进缸筒里,中云上锅灶上旋转十字手柄,活塞随着螺丝扣渐渐压下,细细的面条被压出来进了锅里。 妈妈拿一根长长的棍子在锅里搅动,水一直在沸腾翻滚着,细面很快就熟了。一筒面压完,锅里的面被捞出来放在盛满凉水的大盆里,用手洗了几遍,捞出来装进大碗。 冷面汤事先已经调好了,这时候浇在面上,盖几片酱猪肉,捏一撮黄瓜丝,撒上辣椒面,淋上酱油和米醋,加了一点儿白糖,一碗冷面就端上来了,韩华眼巴巴地望着这碗冷面。 韩叔说:“这碗先给中云,中云今天最辛苦。” 中云推给韩华,说:“韩华已经快饿晕了,快吃吧,其余的马上来了。” 冷面陆续端上来了,汤调制的好,酱猪肉也好吃,压的冷面细滑又筋道。又凉又辣,爽极了。 中云和韩华都吃了两大碗。 吃完晚饭,中云喂了猪,收拾停当才休息。 国庆节过后,上了几天课,学校的支农劳动又开始了。 这周,二班去丁家街(gai)大队,帮助收黄豆。 天气冷的很快,早晨大田一片白霜。地里的大豆杆已经干了,豆荚呈棕黑色,豆荚尖很扎手。再不收,这些大豆就开荚散落了。 同学们戴着手套,用镰刀将大豆连杆一起割下来,捆好,几十捆立放在一起。 用了两天的时间,和社员们一起收完了大片的大豆。 第三天上午,大家背上行李返回了学校。 休息了一天,2班又被安排到大石头沟大队帮助收苞米。 全班来支农的有30人,大家排成横排,每人抓两条垅,三人掰六垅,女生在中间,掰下来苞米扔在六垅中间的垄沟里,这样中间的女生就省点儿力气。 中云掰苞米已经很有经验,高振兴是农村本地的学生,农活更不在话下。两人中间是赵木兰,她身材娇小,中云和高振兴得照顾她。 中云发动起来速度惊人,按照中云的说法,现在只需挂3挡即可。 中云和高振兴边走边掰,很快超到赵木兰前面,中云干脆抓了三垅,这样,赵木兰只需掰一垅,速度也就跟上了。等到高振兴跟上来之后,中云就保持与他平行的速度,两人边干边聊天。 赵木兰的工作量只剩一半儿,基本能跟上他们的速度了。刚刚还累得满头大汗,脸色红红的,这会儿轻松多了,也跟着中云两人边干边聊。 中云博览群书,知识面极广,赵木兰经常会问他一些书本以外的问题。 比如: 火车从远处驶近为什么汽笛声会越来越尖锐? 晚上没有手表,如何看星星判断时间? 苞米长这么高,水分是怎么上到顶部的?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 中云总能浅显易懂地给她解释清楚。 2班学习最好的是中云,此外,就是赵木兰了。高振兴比中云大一岁,家里只有父亲、弟弟和妹妹,弟弟从小患病,腿有毛病,走路很困难,最小的妹妹只有8岁。高振兴要承担大部分家务,挑水、砍柴禾、种菜地。农村的事情明白很多,为人也非常仁义,但对学习不太上心。自从中云从城里来到英额门中学,两人成了邻居又是好朋友,高振兴从中云这里知道了许多知识。 中云也跟高振兴学会了很多农村生活知识。 高振兴知道中云非常聪明,但是,没想到中云的农活学得这么快,体力还这么好。 这片苞米地长300多米,中云他们接近地头时,赵木兰已经累得不行了。中云干脆把四垅全掰了,告诉赵木兰,你先走到前面地头坐下休息,我们马上就到。 赵木兰犹豫了一下,看到中云穿梭在苞米秆之间,双手动作如行云流水,轻轻松松,一穗穗苞米就落在了她刚刚走过的垄沟里,就点点头向前走去。 这片地的苞米个头比中云种的小多了,中云现在的体能基本不会感到疲劳。很快两人就干到了地头。 其他同学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 刚刚掰过苞米的那片地的远处,本地社员开始割苞米秆,一人割六垅,放倒在掰过的苞米趟之间。 又有社员赶着马车过来,同学们开始往车上装苞米。 一上午的时间,一大片苞米收完了。大石头沟三队的队长高兴了,30个免费劳力,帮了他们大忙了。山里下雪早,如果不能及时收割就很麻烦了。 队长一高兴,就决定,晚饭杀一只羊,给同学们喝羊汤。 褚荣贵、董景仁在地头上发出狼叫声。 徐老师笑着说:“你们俩能不能有点儿好动静,会把山里的狼招来的。” 中午饭吃的是土豆炖白菜,苞米面窝头。想到晚上有羊肉吃,大家都来劲儿了。 按照上午的程序,下午又收了更大的一片地。 晚上收工时,天色已经黑了。三队队部外间大灶上,一口大锅里熬了一大锅羊肉汤,还做了大米饭,同学们吃的不亦乐乎。 晚上同学们被分配到社员家里休息睡觉。 第二天清早,中云起来简单洗漱完毕,出了村,到村口的一个小山上。 放眼望去,山坡上田地里有许多黑色的大石头,就像许多黑牛卧在地上。 怪不得叫大石头沟呢,白天听队长说,这条沟是个风口,经常刮大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露出了地下的大石头。除了这条沟,大队其他的地方没有大石头。本村人都是将这些石头凿碎,用这些石头盖房子,所以,村里的房子都是黑色的。 吃过早饭,全体同学继续与社员一起收苞米。 队长说,同学们只要将苞米掰下来,按垅放好就行了,割苞米秆,收运苞米的事儿由社员负责。 30个同学每人两垅,一趟推过去就掰完60垅。社员在后面割苞米秆,一趟过去就像剃头一样把苞米秆放倒了。女社员和弱劳力,还有半大孩子们也都来了,他们负责跟车捡苞米装车。 就这样,一连三天,所有的苞米地都收割完毕。 第四天吃过早饭,同学们打好行李步行回英额门镇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0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0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