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南山城公社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秦时记事 逃荒路上的小可怜,她凶的不像话 我有七个神兽奶娘 被锁庵堂三年,满朝跪求公主原谅 帝师县令赵康萧玲珑 三家同聘,侯门主母误惹奸臣 渣男劈腿后,闪婚嫁给了老板 穿书反派:修为尽失,女主逆推 穿书末世,在女主手下救人 虚空拼图
这时妹妹回来了,见到中云把赵木兰送到房东头,上了后街,转回来了,就说:“她是你的对象吧。”
中云说:“一边儿玩去,不是。”
妹妹不相信地看着中云说:“那你们那么亲近?外人都这么说呢。”
中云说:“我们是同学,她学习好,互相帮助嘛。”
妹妹不再吱声了,回屋跟妈妈嘀咕着什么,中云很坦然,也不理她们。
英额门中学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学习风气很好。
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教学互动,教务组决定成立教改小组,还要有学生参加。中云和低一年级的孙凤琴被选中,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评价老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天,中云和孙凤琴还有教改组的老师一起听初三1班的数学课。
孙跃老师讲课,讲的是坐标系的线性经验公式。初三1班几乎都是本地学生。上课期间,学生们一直处于懵懂状态。孙老师讲完了经验公式的意义、建立方法、验证方法及使用方法,又举例讲解几道题。
然后,在黑板上的坐标系点上几个点,问大家谁能上来建立一个经验公式?
底下同学没人举手,中云问旁边的孙凤琴:“看明白了吗?”
孙凤琴摇头说:“我是初一的学生,这是初三的题。”
“你会吗?”孙凤琴问。
中云点头说:“会,刚学的。”
孙跃老师正在尴尬,这会儿好像听到中云说会做,就点了中云上来。
中云心想,这样好吗?初三的同学怎么想,但是,还是上去了。
中云从讲台上拿了尺子,在孙老师标的第一个点位画了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在横坐标和竖坐标上写上数值,又照此法标了第二个点。
将两对X,Y的数值填进经验公式,求出公式中的系数,完成了经验公式的建立。
再用尺子量了第三个点的X值,将其代入经验公式,求得该点的Y值。最后用尺子量了该点的Y值,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转身给大家讲了计算过程和思路,然后,问孙老师:“这样做对吗?”
孙老师肯定地点头说:“完全正确。”
又对下面的同学说:“听明白了?初二的同学都会了,你们还在懵着呢?”
英额门中学没有人不认识梁中云,嘀咕着说:“中云是个天才,根本不用学他也会。”
还有人说:“中云讲课都行了,讲得真明白。”
公开课结束了,老师们回到教师办公室,还在议论着。
教政治的姜校长说:“这要是大学还正常招生考试,梁中云肯定能上一所好大学。”
徐老师也听说了刚才公开课的事儿,就说:“中云现在的俄语已经达到俄语专业大二的水平了。那天我见到中云的妈妈,听说中云现在朝鲜语的语言和文字能力也很不错了。”
徐老师又对沈中振老师说:“沈老师,说不定哪天,中云会找你学英语呢,我们学校就你和欧阳两个北大毕业的,学的是英语,欧阳嘴笨,英语不行。要是让中云缠住学英语,那压力不是一般大。你们知道吗?中云去年到我家,找了一本俄汉词典,用了一个月就背下来了。现在的词汇量比我还多。”
旁边的丁老师说:“守庆,我怎么看你是在变相地炫耀你的学生,看你那得意劲儿。”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
教师办公室的里间隔出了两个小房间,靠南边是姜校长办公室。
这时,办公室里姜校长正和体育老师张云凯谈事儿。
今年FS市要举办中学生乒乓球赛,要求各个县区分别举办选拔赛,各个县区也要求几个公社组织分区赛,再选出胜者参加县里比赛,
今年就不举办春季运动会了,全校举办乒乓球比赛,选拔出几个好手参加分区和县里的乒乓球比赛。
......
中学部没有空房,只好借了小学部的一间空屋,将里面的东西搬走,支起两个乒乓球台子。
体育组又发出通知:
5月份将举办全校乒乓球选拔赛,男女各取前5名,参加地区比赛,也可能参加清原县的比赛。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抓紧练球,踊跃参加比赛......
乒乓球室除了上课时间,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学校又在乒乓球室安装了大灯泡,这下子晚上也有人练球。
学校里会打球的人并不多,男生除了中云和郝立人以外,高建还算可以,低年级初一的的李琦和赵伟勉强算会打。女学生中孙凤琴是第一号种子选手,还有徐金华、彭晓丽勉强能上。
张老师为了早点儿组成校队,决定10天后,也就是4月30日举办校内比赛。
因为分区赛是团体赛和个人赛,参加团体赛的队内,必须有两个高手才能保证胜利,个人赛就看个人的实力了。
中云对团体赛不抱太大希望,但他自己能保证拿下三场。所以,他想重点帮助郝立人和高建练球。争取团体赛能出线。
另外,他知道孙凤琴的实力,进入县里比赛没有问题,如果去了抚顺就难说了。所以,也要重点帮助孙凤琴训练。
中云晚饭后会去学校练球,他约了孙凤琴。
孙凤琴与中云对练开始,就发现中云的正反手都非常熟练,中云作为陪练,每次回球都在球台的指定区域,孙凤琴打得非常得劲儿,往往能来回一百多个回合。
孙凤琴很纳闷,就问中云:“最近你的水平这么高了,在哪儿练的?”
中云就给她讲了假期回沈阳在省体工队的训练情况。又给孙凤琴看了他的新球拍,告诉她,这是省队许教练奖励给他的。
孙凤琴想知道中云现在的水平,就建议两人打一场比赛。
中云笑了,说:“你想体验哪一级的水平?县级?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
孙凤琴想了想说:“国家级。”
中云说:“好,我先发球。你得分应该不会超过5分。”
于是,中云发球,一个隐蔽性很强的侧下旋球,孙凤琴接球下网。一连3个球都没接住。第四个球中云发了正手下旋球,孙凤琴搓了回来,中云一个正手弧圈球,孙凤琴只看到一个怪异的球飘了过来,急忙推挡,可是上旋太强烈,球碰到她的拍就飞出了界。
第5个球,中云没有加转,球过去了,孙凤琴接发球抢攻,正手抽回,中云退后一步,正手削球,这回是强烈的下旋球,孙凤琴拉球下网。轮到孙凤琴发球,中云想都没想,近台用反手拨球,球又快,角度又刁,她根本反应不过来。
出台的球,直接弧圈打回去,更没法接了。
很快就10:0了。
中云停住说:“不能再打了,这样下去,你的自信心会崩溃,还是练球吧。”
孙凤琴只能同意,于是,又开始练习正手抽球。无论孙凤琴将球打到哪里,中云都会给她回一个舒适的位置。往往打到百十个来回,才落地。
练了两个小时,孙凤琴已经非常疲劳了。
孙凤琴是个身体素质很好的女孩,身高168厘米,有点儿瘦,步法灵活。两只眼睛不大,但又黑又亮,短发飘逸,神情灵动。
这会儿出了汗,脸红扑扑的。这一晚的练习收获很大,她记得中云说过:“正确的击球练上一万次,就成了本能。”
中云建议停止,明天继续,否则,明早你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孙凤琴同意,两人收拾东西关灯锁门,中云把孙凤琴送回家,然后才回到自己家。
就这样,他们练了5天,这期间,中云帮助孙凤琴练习了正反手抽球,正手提拉对付削球和搓球,反手推挡防守和过渡球。
讲了场上的战术应用,又练习了发球。
学校新来的单老师原来是SY市二十七中学的数学老师,下放到英额门公社,在中学教数学。他是英额门公社乒乓球第一高手,现在担任中学乒乓球队教练。
星期天,校内乒乓球选拔赛开始了。
爱好者不多,但是,看热闹的人很多。
结果,男队中云第一、郝立人第二、高建第三、赵伟第四、李琦第五。
女队孙凤琴第一、徐金华第二、庞晓丽第三,后面没人参加,只好取三人。
这之后,乒乓球室关闭,只对校队开放。
单老师看了中云打球,就对体育老师说:“球队的教练就让中云当吧,他的水平是市级的,我年龄大了,力不从心。”
姜校长也同意了。
然而,郝立人突然向学校提出要转学到沈阳郊区的中朝友谊公社中学,说家里已经安排好了。
男队只剩四人了。
清原县中学乒乓球赛第一阶段分区赛,英额门、土口子、南山城分区赛在南山城公社中学举行。
5月10日,七人组成的乒乓球队在张云凯老师的带领下,先去了清原县,转乘县里到南山城的乡间交通车到了南山城公社。
他们在傍晚到了南山城公社招待所,晚饭后就休息了。
第二天,大家到了南山城中学,两个教室各摆一个乒乓球台。
首先进行团体赛,女队先打,英额门对土口子中学,结果,对手几乎不会打球,英额门中学5:0胜出。
男队比赛,英额门对土口子中学,中云胜三场,高建胜一场输一场,李琦胜一场输两场。5:3,英额门胜。
下午,女队,英额门对南山城。孙凤琴胜三场,庞晓丽输了三场,徐金华胜两场输一场,5:4胜出。
男队英额门对南山城,中云胜三场,高建胜一场,输两场。李琦三场全输了,4:5,南山城胜。
然后是南山城对土口子中学,南山城男队5:3胜,女队5:0南山城胜。
团体赛的结果,英额门女队出线,南山城男队出线。中云不知道裁判的计算方式,也不想和他们争论。
第一天的比赛就这样结束了。
全体参赛人员和老师都到公社的一个食堂吃饭。
食堂很大,也有许多住校模样的学生在这吃饭。
中云和自己的队员围着一张圆桌坐下,快吃完了,中云感觉有人在一直看他。转头望去,远处有个女生坐在餐桌旁向这边望。
中云一下子认出来了,郝晓光。
中云跟张老师和队员们说:“吃完饭,你们先回去,我见到了认识的人。”
中云起身向晓光走去,晓光笑着站了起来。
晓光说:“我今天白天就看见你在比赛了,你太忙,没叫你。”
中云说:“你怎么在食堂吃饭?”
晓光说:“我妈到下面大队去看望贫下中农去了,我只能自己到公社食堂吃饭。明天晚上来我家吧,我妈明天回来。”
中云想到后天回英额门,就答应了。
中云和晓光出门在南山城镇的街道上走了一会儿,聊了这段儿时间的事儿,把晓光送回家了。
回到招待所,几个队员正在打扑克。中云让他们继续,自己就去水房洗袜子了。
孙凤琴走进来,问中云:“刚才那个漂亮女孩是谁呀?”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0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0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