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甲寅阁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华娱之2008 豪门管家重生后 我娶了绝色班长 嫌我杂灵根?我卷修仙界,你哭什么 未婚妻悔婚,我反手打造绝色老婆 彩礼谈崩后,我转身嫁给豪门大佬 似骄阳少年录 相亲走错桌,闪婚高冷女总裁 港综之陆先生传 谁教你这么御兽的
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来到了凤皇山下的刘家庄。只见庄前一行绿柳刚刚抽出枝叶,路旁种着一排排桑树,阡陌贯通。一道小溪从庄前穿过,随着沟渠流向四周桑田。溪上石桥,站了一众人等候。
刘显正和俞大猷相谈甚欢,见到桥上等候众人,急忙策马赶到众人身下,下马行礼问道:“老爷,小人并未差人报信。您如何在此等待?”
为首一人指着李良钦乘坐的马车说道:“我不是来等你们的。我是来迎候老前辈的。”
刘显一怔,转身看向马车。他虽然钦佩教出俞大猷陆炳这样武艺高强之人的师父,可也想不到那个看上去有些虚弱的老头有这般身份,竟然要自己的主家亲自迎候。
他急忙上马返回马车前,侍奉着李良钦到了桥前下马车。
李良钦刚一下马车,那桥上为首之人就躬身行礼:“晚辈刘德,拜见李老前辈。”
他身后的人也齐齐躬身行礼,口中问候。
刘见昭看着这幅情形傻了眼。他在擂台上吃亏,本想回家搬请教师替自己出头,教训一下俞大猷。可不曾想俞大猷和刘显是不打不成交,二人一番相斗,竟成了莫逆之交。自己还被迫向俞大猷等人赔礼道歉。他心中愤愤不平,本想回家和父亲告状。想不到父亲居然以这般姿态迎接那个衣冠不整的老家伙。这下自己免不了又是挨父亲一顿训斥,教师也得惩治自己一番了。
他想到这,不由得垂头丧气。
李良钦此时倒是兴致高昂。他扶起刘德,说道:“我尚未传信,你们便在这里等候。想来是他们已经得知消息了。看来是松潘那边传回来的消息。”
刘德恭敬相对:“不错,松潘那边传回消息,说您不知何故,身受重伤。这些时日,我等时刻挂念您老身体。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啊。如今看见您身体还算康健,总算了却我等一桩心事。”
“他们可说了我何日上山?”
“明日就可。今晚委屈您先在晚辈这里暂住。”
“好。我就欣赏你们这股痛快劲。”
“来,前辈,请。”
众人在刘德的带领下回了庄内。李良钦等人在用过晚宴后,就早早休息去了。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餐后,李良钦一行人就在刘德的带领下进了凤皇山。
一行人入得山来,只见苍松翠柏,碧草野花,相映成趣。山势陡折盘桓,偶有寒潭碧溪,往来穿插。山间黄鹂啼鸣,猿猴长啸。当真是人间仙境,不亏天府之土。
走了多时,转过一处山脚,又见碧竹环抱下竹屋星盘错落,曲水穿行,好一派别样景致。竹屋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年轻人往来穿梭,好不忙碌。
陆炳见了,不由得感慨道:“从前学《桃花源记》,只当是南柯一梦。不想人间真有这般景致。叫人心醉。”
李良钦故地重游,也感慨道:“每每到此,总会抛却尘俗烦恼。”
刘德笑道:“老前辈前次来此,还是十年以前。那时我尚是个小伙子。如今却也年近不惑了。啊,老前辈在此稍等,我这就去请阁主前来迎接。”
“不必了,他已经来了。”
李良钦话音刚落,只见一白衣秀士飘然而至。
“李先生,久违了。”
“陈阁主,好久不见。”
“先生,请。”
一行人在白衣秀士的带领下,穿过几座竹屋,下了个缓陂,来到一间竹木造就的三层小楼。那楼上挂着一方牌匾,上书三个大字:甲寅阁。
众人进阁后,刘德率便离开了。
陈阁主招呼众人就座,叫人奉上香茶瓜果。
“诸位远道而来,陈某招待不周,还望见谅。”
众人急忙回礼,口称惭愧。
“李先生,日前我得松潘传信,得知先生身受重伤,但原因不明。可否能请先生告知其中缘由啊。”
李良钦于是备述前事,更把石猛引荐给陈阁主,叫他讲了自己与此事的来龙去脉。
陈阁主听后,沉吟不语。随后叫来两个年轻人,让他们把将李良钦石猛言语尽数记录下来,誊抄保存。
这一下把除了李良钦之外的所有人都搞迷糊了。他们又不好去问陈阁主,于是齐齐看向李良钦。想要他给个解释。他们都知道,李良钦是个奇人。奇人嘛,认识些奇奇怪怪的人也不足为奇。
李良钦见众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哈哈大笑道:“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们在干啥。炳儿啊,你刚刚可看到这阁叫什么吗?”
“回禀师父,这阁叫甲寅阁。”
“不错,甲寅阁。诸葛武侯殡天之年,便是甲寅年。这阁,就是为了纪念武侯的。这里生活的众人,都是汉末三国中蜀汉的后人。”
这时陈阁主打断道:“是季汉。”
“好好好,季汉,季汉。就比如这位陈阁主吧,他便是那位写下《三国志》的,鼎鼎大名的陈寿的后裔。方才送我们上山的,便是汉昭烈帝刘玄德的后裔。”
俞大猷看了看眼前颇为呆板的陈阁主,有些好奇的问李良钦:“那如此说来,这也有诸葛武侯的后人了?”
“不错,就在后山。只不过咱们是从前山进来的,所以没有遇到。”
“这……这太出乎意料了。可这和刚才的事有什么关系。”
“这正是我要说的。甲寅阁的存在,就是为了记录历史。自季汉灭国到大明开创,这几千年来的的历史,他们都有记录。”
“不可能吧。且不说身处深山,如何能探知中原消息。便是记史,又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更何况,陈安汉寿公在《三国志》内白纸黑字的写了:蜀不置史。”
陈阁主检阅了两个年轻人的记录,确认无误后,便请他们下去。随后回复俞大猷的疑问:“若蜀不置史,《三国志》何以写就。先祖那般写,不过是计而已。武侯随先主入主成都之时,便已设置史官记史。后邓艾偷渡阴平,一路势如破竹。眼看社稷倾危,先祖便着人带领一批大汉后裔转移藏匿于凤凰山。并将大汉史册,尽数带走。后先祖出山,为晋写就《三国志》。书中于大汉多有隐匿。一面是为迎合晋朝皇室之意,一面也是为了保护山中遗民。而后更与山中遗民约定,子子孙孙都要叙史直书,一字不改。其后世世代代,都谨遵先祖遗训。在这大山之中,记录天下大事。自西晋八王之乱,到隋唐天下大乱,又自五代十国,一直到元末大乱。无论世间如何纷扰,我等也只是冷眼旁观,编写书册而已。”
陆炳不可置信地问道:“就只是枯坐书写而已吗?”
“当然不是。我等也好周游天下,收集古物图书,校对从前史册。依照太史公成例,寻幽探险,以确认书中记载无误。”
听着陈阁主面无表情的讲述,在场众人内心都震撼不已。这些人隐于深山,不求名,不求利,不爱惜性命,不沉溺俗情,一心只为编写史册。这样的的心性,怕也只有那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愚公方可比拟了。
俞大猷心思激荡,叹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史家风骨,千年不绝啊。”
陆炳沉思片刻,向坐在左手位第一的李良钦问道:“师父,陈阁主他们隐于深山,不涉俗务。您又是怎么认识陈阁主的?该不会,又是您见义勇为,帮了人家一个忙吧?”
“哈哈哈哈,要是别人,我指不定就是那么认识的。可这认识甲寅阁,却不是那样。我与甲寅阁的初遇,倒和他们的行事风格有关系。”
李良钦与甲寅阁的初次相遇是在陆炳俞大猷拜师后的那一年。当时他陪着俞大猷父子二人返回泉州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陕西,搜寻因为安献王叛乱而逃出监牢的为祸一方的穷凶极恶之徒。
但他在湖北耽搁时间过长,此时那些恶人早已四处躲避。他遍寻陕西,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却意外得到了一个不是线索的线索。当时他正在长安城内的一间茶铺歇脚,心情正烦闷间,忽然听到邻座有人说道最近几个月长安附近的汉室皇陵开始闹鬼。这两汉皇陵饱经战火摧残,千年来又不知被多少盗墓贼洗劫,早已残破不堪。曹操当年就干过这般勾当。他为筹集军费,发明出摸金校尉这个职位。把本就被董卓洗劫过的皇陵,再次洗劫一遍。这种地方,闹鬼那才是见了鬼。皇陵里的尸骨都不知道朽烂了多少遍了。哪个鬼闲的没事往那个地方跑。
偏偏邻座之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闹的鬼,就是汉代皇帝因陵墓被盗掘而产生的怨气化成的山鬼。他甚至还看到了五方揭谛。这五方揭谛一到夜间便出现,在月光下追逐着那些山鬼。
这一下引起了李良钦的兴趣。鬼怪之事,在他看来纯属胡扯。子不语怪力乱神。再说了,这几千年来死了多少人。都化成鬼,地府装得下吗?还什么轮回转世。那你怎么解释这世上人越来越多了。总不能是畜生道的全都跑过来转世成人了吧。可拉倒吧。但这个山鬼和五方揭谛却不是凭空出现的。对于异人来说,这些都可以得到解释。
所谓五方揭谛,乃是生负童子命的天生异人偶然间会觉醒的一种能力。具体作用没人清楚。因为千年来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至于山鬼,则是异人中传承千年的一个门派有关系。这个门派就是:三尸派。三尸派分两门,一门修内,是要控制人体内的三尸。一门修外,靠汲取将死之人的魂魄来达到控制体内三尸。
适才邻座之人所言,无疑就是一个童子命觉醒了五方揭谛,在汉皇陵中追杀一个三尸门的人。而偏偏李良钦要追查的人当中正有一个投靠白莲教的三尸派门人。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附近的大汉皇陵。这长安附近的大汉皇陵,共十一陵。相互分别较远,更兼地处荒芜偏僻,极难寻找。李良钦花了两个月时间,跑遍了长安附近的皇陵,却一无所获。
这一日他再次返回茂陵搜寻一番,却仍是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他心情烦闷,找了个草甸,胡乱睡了。到夜里,忽听得不远处传来声响,他急忙去看。只见五六个人正点着火把,拿着罗盘在那里闲逛。李良钦只当是前来盗墓的土夫子,冷笑一声。长夜漫漫,甚是无聊。于是他跳上树去,看着那些土夫子来回忙碌。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这些人探得墓道,鱼贯而入。李良钦本以为他们要在墓室内待一晚上。却不料这些人不到一个时辰就返回地面。其中几个人拿了几块白布。借着那些人火把的光,李良钦看到这些人手中分明拿的是一下墓室铭文的拓片。
他不由得心中泛起了嘀咕。这盗墓贼大多是些斗大个字不识一箩筐的粗人,盗墓也只为了取一些金银珠宝。哪怕是铜钱玉片,有时都入不了他们的眼。怎么这些人辛苦一趟,却只为了这几张拓片。便是销赃,也没有人收这些东西啊。
李良钦正沉思间,忽见下方异端丛生。先是一股妖风吹散了那些土夫子的火把,而后山林中忽然传出一声声凄厉惨叫。再去看时,只见那群土夫子围绕在一个中年人四周,那中年人身上散发出一阵耀眼绿光,绿光分为五块。而这绿光竟显出五张丑恶人脸。
五方揭谛。李良钦暗暗想到。
接下来,三尸该出现了。
李良钦思绪刚刚闪过,就听到一声凄厉怪叫,随后五六个流着恶心黑色粘液的人形物体快速向那群土夫子靠近。
那些怪诞物体在距离五方揭谛的三四步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李良钦饶有兴致的观看着这一切。
土夫子们并不惊慌。那个中年人朗声说道:“阁下纠缠了我们这么长时间,究竟是要做什么?”
山林下的黑影中一人回答道:“我想你们交出你们手中的东西。”
中年人回复:“我等下墓并非为了盗墓。所取的东西,也不过是一下墓碑拓片。这些并不值钱。还望先生高抬贵手,不要与我们为难。”
“那就请你们再下去拿些值钱的给我。”
“再说一遍,我等下墓不是为了盗取金银珠宝。”
“再说一遍,你们帮我去拿。”
“不可能。”
“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哼!你这些山鬼奈何不了我。”
“当然。要不然,我也不会纠缠你们一路也未曾下手。”
“你哪还敢威胁我?”
“小子,你们当中只有你一个修行人吧?”
“这与你无关。”
“你学过五雷正法吗?”
“学过。”
“哈哈哈哈。放屁!事到如今,你居然还想着靠撒谎来活命吗?你是童子命,用的是五方揭谛。我说的不假吧?你是学不来五雷正法的。而且我跟了你们这么长时间,早就看出你们这些人当中只有你一个修行人。我再问你,知道人应该怎么斩三尸吗?”
“什么意思?”
“哈哈哈哈哈。那就是不知道。好,很好。你是可以保护你们这些人不受尸鬼的攻击。可,你们防得了自己吗?”
这人话音刚落,只见那一众人七窍中忽然流出和那些山鬼身上一模一样的怪诞的黑色液体。这些液体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慢慢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物体。就在这些物体形成后,那一众人顿时双目失神,瘫倒在地,口中不断胡言乱语。而五方揭谛也刹那间消失不见。
山鬼擎起了众人,而那黑影中人也缓缓显出身形。只见此人蓬头垢面,手拿一把哭丧棒,头戴一顶白草帽。他缓缓走到众人身前,拿起哭丧棒敲了敲众人的头,说道:“早这么听话多好。非逼得我用这种手段。”
说完,他翻起众人的眼皮看了看,叹道:“看来是都痴傻了。用不了了,用不了了。罢了罢了,抽了他们的魂魄修炼就是了。”
李良钦暗叫不好,他腾身而起,左手捏诀,一式雷囚瞬间将山鬼与人困住。而后一座土墙凭空出现,将那群土夫子与那个拿着哭丧棒的人分隔开来。
他一落地便使土行孙,土遁进入雷囚。一招掌心雷,将山鬼尽数化为灰烬。随后念起清心咒,将众人神智一一恢复。待众人恢复神智后,解除他们这一边的雷囚,让他们躲在一边。那些人神智虽然恢复,但头晕目眩,难以行走。只好在李良钦的帮助下连滚带爬地转移。
做完这些,李良钦才走到那个因为山鬼化为灰烬而受了损伤的汉子身前。
“杜得安是吧?三尸派年轻一代的俊秀。不想几年前杀死师弟,逃出山门,投奔了白莲教。两年前因为醉酒,被差役所捕,投入大牢。后来又乘着安献王反叛的机会,逃出大牢。”
杜得安没有理李良钦的话茬,反而嘲讽道:“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李良钦,想不到居然是一个只会偷袭的无耻小人。”
“啧啧啧,这个时候还要嘴硬。你怎么不说你要害人性命我这才出手的。要是没这一出,咱们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一场也不是不行。你要是能耐,能赢了我,那天大地大的,你想去哪就去哪。”
杜得安失笑:“我要是打得过你,还至于如今这个局面吗?”
李良钦不屑地笑了笑:“那就消停待着。天亮了带你去官府。”
李良钦不再理会得知自己要被抓回官府而大吼大叫的杜得安,他来到那一众土夫子前,问道:“你们怎么样?好些了吗?可有哪里不舒服的?”
众人躺在地上咿呀苦叫,好似没有听到李良钦的话。于是李良钦又运起《清净咒》,为他们恢复神智。
忙活了好一会,众人方才不再咿呀,转而跪在地上狂吐不止。吐了好一会,那中年人才勉强开口感谢:“多谢先生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李良钦拍了拍他的背,又掏出张手巾递给他,让他擦擦嘴。
“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深更半夜的,跑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
中年人抚着胸口缓了半天,方才答道:“学生是四川的一个读书人。这些是我的同窗。只因我等读《史记》、《汉书》时对汉武帝生平颇为疑惑,故而来这茂陵一探究竟。不料途中偶然遇到这贼人,多次纠缠不休。今日幸得先生搭救,不然我等险些死于非命。”
李良钦听完中年人说的话,轻笑一声,不再问话。他一直等到众人可以行动后,才打晕了杜得安,将他扛在肩上,对众人说道:“此贼本就是戴罪之身,关在牢狱。去年趁陕西动乱,逃了出来。如今又要害你们的性命。当真是恶贯满盈。我要将他送去官府,关入大牢。只是我一人贸然前往,恐官府中人不信。你等且随我去,当个见证,也好给他定罪。如何?”
众人求之不得,纷纷应允,随李良钦步行到了附近城镇,将杜得安送往了官府。
从官府出来后,中年人给李良钦重重行了一礼,而后说道:“先生扶危济困,惩奸除恶,实乃天下第一义士。学生冒昧,想求先生尊姓大名。日后回了家乡,定要设先生神牌供奉。早早晚晚,三跪九叩,祈求先生长命百岁。”
李良钦听他这么说,脸皱成了一块:“得得得,我这还没死呢,给我弄个牌位干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大名,就叫个李良钦。”
“您是李良钦!”
“如假包换。”
“原来是李老前辈。我就说这世上还有谁能有那般高强本领。后生晚辈久闻您的威名了。您当时在酒泉连败十八名西域少林高手的,将他们打的屁滚尿流。当真是举世无双啊!”
李良钦掏着耳朵,打量着眼前这个中年人。他有点想笑。这个岁数的人了,怎么一点城府也没有。本来自己瞎话编的好好的,结果自己又漏了馅。谁家书生大半夜的去刨坟啊?那些读书人谁知道江湖上的事啊?更何况酒泉一战,中原几乎无人知晓。他又是怎么知道的?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阁下高抬我了。我哪里有那般本事。不过都是江湖上的朋友吹捧我罢了。”
“诶,这怎么会呢?您酒泉那一战,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自您成名以来,还未有那般恶战。”
越是深入,越是心惊。
李良钦对这个人和他身后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了。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啊?今年贵庚?”
“学生姓傅,名必程。今年已经四十有五了。”
“那和我差不多大嘛。”
“惭愧惭愧。”
“你们接下来要去呢?”
“额……我等经此一事,俱都是胆战心惊。此时只想早早回家。”
“可需要我护送吗?”
“哪里还敢劳您大驾。我等自行返乡就是了。”
“好,多保重。告辞了。”
李良钦说完转身就走。没一会就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傅必程目送李良钦离开,而后叹了口气,转身看向同伴。他们没有说话,只是一傅必程并未像他说的那样返回四川,而是接着在长安附近的陵墓中穿梭。他们每到一个陵墓,都要记录陵墓位置大小,收集陵墓附近土样。进入陵墓,也是照旧收集碑文拓片。
李良钦当然没有离开,而是悄悄尾随,暗中观察他们的动向。他发现除了傅必程以外,其他人也都是炼炁士。只是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攻击的手段。但他们的步法却轻盈飘逸,身形神出鬼没。
一连跟了两个月,傅必程他们仍是重复着他们的活动。就在李良钦将要失去兴趣的时候,傅必程他们动身返回四川了。
李良钦于路悄无声息的跟踪他们一行人。一直跟着他们上了凤皇山,到了甲寅阁。
他暗中打量着这个世外桃源,心中啧啧称奇。
眼看黑夜将至,他打算先找个草甸睡上一觉。却不料他刚刚起身,就听有人说道:
“先生远道而来,敝处款待不周。还请先生能下来一叙。”
竟然有人能发现自己。
真是太有意思了。
李良钦一个翻身从躲藏的树上跃下,稳稳的落在甲寅阁前的地上。
陈阁主早已在阁前等候多时了。
“先生想必就是李良钦李先生吧?”
“不才正是在下。”
“还未感谢先生对我阁人搭救之恩,又让先生在阁外枯坐,真是有失待客之礼。先生,请进阁一叙。”
李良钦倒没有偷窥被抓的局促感,反而大大咧咧的跟着进去。
二人分定主次坐下,来人上过茶水后,陈阁主率先说道:“千百年来能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潜入甲寅阁,先生是第一人。”
李良钦嘿嘿一笑:“您不是发现我了嘛。”
“若不是您转身发出来的声音,在下也察觉不到。这山下住了诸葛武侯的后人,他们用武侯奇门在山下布了阵法。若非有人指引,否则决计找不到上山的道路。先生能在大阵中如履平地,可见江湖上对您的夸耀是所言不虚。”
“惭愧惭愧。不过是玩了一些奇门遁甲的小把戏罢了。”
“先生此来为何?”
“想看看你们是群什么人。”
“就这样?”
“就这样。”
“那好。先生既然如此看重,我也就不揣冒昧,请先生在这甲寅阁住上两月。到时先生的疑虑自然会消解。”
“哈哈哈哈,好,客随主便。我听您的安排。”
就这样,李良钦留在凤皇山住了两个多月。他每日不是与陈阁主攀谈,就是到处闲逛。有时来了兴致,也会跑到山下的诸葛家串个门子。
在这两个月里,李良钦知道了甲寅阁的来历,也见识了他们的手段。甲寅阁分成三组人,一组,是待在阁内接受外面传来的信息,并编辑入库的;一组,是常驻各省收集信息,并往回传递的;还有一组,则是往来各地,传信探险的。
留在阁内编写传抄,自然不用什么本事,只需要一手好字便可。常驻外地的,则用的是一种叫神涂的手段。这个手段需要在异人小时候就给他们喂一种特制的墨水。待他们成年后,再取他们的血让他人喝下。这样,双方就可以建立联系。用神涂的人在身上写下文字,喝过血的人就可以在身上同种位置显现出来。即使相隔千里,也分毫不差。但每次只能发出十二个字。且每次发出后,都需要休息三天,然后才可以再次发送。加之神涂之人培养艰难,故而每省只常驻一人。至于往来各地的人,则大多练习凌波微步。若去寻幽探险,则从阁主找出几个好手随行。
阁中老人妇女,农忙时耕种,闲时造纸。山下刘家与诸葛家,则负责守护甲寅阁,并负责平常采买之事。
两家除了耕读传家,也会派人出去做生意。所得资金,一部分供给甲寅阁的运作。
千年以来,从未改变。
因为他们是大汉的血裔。大汉的子民,就是要维护诸葛武侯立下的制度基业。
李良钦在甲寅阁待了两个多月便离开了。
如今,他又回来了。
他一边疗养,一边每日与甲寅阁众人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5/180533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5/180533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